01177 中国生物制药 公告及通告: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对本公告的内容概不负责,对其准确性或完
整性亦不发表任何声明,并明确表示,概不对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内容而产生或因倚赖该等内
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
网站:w.sinobiopharm.com
(股票编号:1177)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公告
财务摘要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变动
人民币亿元人民币亿元%
收入175.7158.7+10.7%
毛利率(%)82.5%82.1%+0.4百分点
销售及管理费用占收入比率(%)
(附注1)
42.9%43.1%-0.2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率(%)18.1%16.2%+1.9百分点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
财务报表所示
(附注2)
33.914.1+140.2%
基本溢利
(附注3)
30.915.4+101.1%
创新产品收入
(附注4)
78.061.3+27.2%
占收入44.4%38.6%
本公司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
附注1: 销售及分销成本加行政费用再除以收入。
附注2: 财务报表所示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是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编制,财务
报表所示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同比显著增长主要受惠于本期间收入明显增长及股息
收益和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明显增长。
附注3: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作为一项额外的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于本业绩公告内呈列,旨在通过撇除
已终止经营业务、若干非现金项目以及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应占盈利及亏损等的影响以提供能更好地评核本
集团核心业务表现的补充资讯。有关财务报表所示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
利的对账已列载于本公告标题为「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一节。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同比大幅增
长主要受惠于本期间收入及股息收益明显增长。
附注4: 收入为销售额扣除销售折扣,创新产品包含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
公司概览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本公司」或「中国生物制药」)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
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产品包括
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本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的中国指数成份股;2018年入选
恒生指数成份股;2020年入选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
中国生物制药连续七年荣登美国权威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50」,连续三年获
评《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连云港等地,拥有多个药品生产基地。本公司成
立至今,持续取得卓越成就和稳健发展,核心成员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泰德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均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
中国生物制药将秉承「健康科技,温暖更多生命」的使命,专注创新,服务病患,致力于成为全球领
先的制药企业。
主要产品:
抗肿瘤用药: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安尼可(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亿立
舒(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安柏
尼(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安
方宁(格索雷塞片)、安倍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得利妥(利妥
昔单抗注射液)、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帕乐坦(帕妥珠单抗
注射液)
肝病╱代谢用药: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润众(恩替卡韦分散片)
呼吸系统用药:天晴速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天韵(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注射
液)、德瑞妥(妥洛特罗贴剂)
外科╱镇痛用药:泽普思╱德百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凯立通(利马前列素片)、
安恒吉(注射用重组人类凝血因子Ⅷ)、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
(I))、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a N01)、得舒平(洛索洛
芬钠凝胶贴膏)
本集团已取得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或「NMPA」)颁布的有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GMP」)的规范认证书的剂型包括:大容量注射液、小容量注射液、非PVC共挤膜注射液、胶囊、
片剂、散剂和颗粒剂。此外,本集团亦获得江苏省衞生厅颁发的GMP胶囊剂保健食品认证书。
本集团主要附属公司包括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泰德」)、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南京正大天晴」)、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江苏
正大丰海」)、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正大清江」)及invoX Pharma Limited(「invoX」)。南京
正大天晴、江苏正大清江和江苏正大丰海分别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江苏省抗肿瘤及心脑血管
类植物化学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科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肠外营养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正大天晴研发中心乃中国人社部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唯一个「新型肝病药物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北京泰德已于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再次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对外国制药企业的GMP认证许可。日本制
药企业可将日本国内在研及已上市的医药品无菌制剂委托北京泰德生产及出口到日本。
本公司获纳入为MSCI全球标准指数之中国指数成份股,已于二零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收市后正式生
效。
本公司于二零一六年、二零一七年及二零一八年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亚洲》「亚太最佳公司50强」。
本公司获选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十日正式生效。
本公司于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三日获选成为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份股。
本公司于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五年连续七年荣登美国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
50」。
本集团网站:htp:/w.sinobiopharm.com
管理层讨论及分析
行业回顾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人民币66.1万亿元,同比增长
5.3%,整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随著国家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
革,制约创新的障碍正被逐步破除,医药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当前,行业仍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阶段,202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275
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767亿元,同比下降2.8%。但在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的双
重作用下,中国医药行业正积蓄力量迈向复苏。
国家支持医药创新的政策不断加码。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通过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多元政策工具,
优化审评审批与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全链条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2025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
《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
验申请将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全力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鼓励全球早期同步研发和国
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临床急需与产业发展,以高效审批机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2021年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人民币1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9.1%,既为广大人民看病就医提供
坚实保障,也为医药行业发展、医药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援。2025年1月,医保局
宣布年内将发布首版医保丙类目录,同时将出台激励措施,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险纳入丙类目录药
品,实现与基本医保目录的有效衔接。7月,医保局进一步公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
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将同步推进基本医保目录
调整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制定。其中,首次制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将作为基本
医保目录的补充,重点纳入因超出「保基本」定位而暂未被医保覆盖,但具有极高创新性、显著临床
价值且能让患者高度获益的创新药。此举不仅将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打开创新药定价空间,更将
有效提振行业创新动能,为行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政策的持续赋能下,中国创新药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正在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近年来,中
国药企凭借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产出同等甚至更优的创新成果,吸引了海外跨国制药企业
(MNC)争相收购中国创新资产。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首付款总额
达118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1,304亿美元,数量与金额均显著上升。其中,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近
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中国创新药已成为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关键力量。
除产品交易外,收并购也是大药企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行业并购交易达
69宗,总金额超550亿美元。本集团于7月宣布以5亿美元的净对价,全资收购礼新医药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礼新医药」)。礼新医药是一家聚焦肿瘤免疫及肿瘤微环境领域的全球顶尖创新药研发公
司,与本集团的创新及国际化战略高度契合。此次收购将显著增强本集团在肿瘤创新领域的核心竞
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本集团将充分发挥临床、生产、商业化等平台优势,加速礼新医药的创新资产
转化。通过双方优势资源的深度协同整合,不仅能充分释放礼新医药的潜在价值,更将全面提升本
集团的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本集团向世界级创新医药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
业务回顾及研发
于报告期内,本集团共有2个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分别为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和安启
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a N01)。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创新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78亿元,同
比增长27.2%。除创新产品外,本集团还有5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在2025年
上半年保持正增长。
一直以来,本集团十分重视研发,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和速度,并视其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研
发的资金投入。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研究与开发成本约人民币318,756万元,占本
集团收入约18.1%,连同已资本化的研发总开支出在内,约95.7%已计入损益表中。
肿瘤领域
– 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获批9个适应
症:一线小细胞肺癌、三线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小细胞肺癌、一线肾细胞癌、一线软组织肉
瘤、≥二线子宫内膜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另有3个适应症处于
上市申请阶段:一线肝细胞癌、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巩固治疗。此
外,安罗替尼还有多项新适应症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包括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
胰腺癌等,预计将在未来两年逐步递交上市申请。本集团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
会上,公布了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的两项I期临床试验结果(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用于
PD-L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头对头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
肺癌的一线治疗),均取得阳性结果,验证了安罗替尼联合疗法的优效。
– 2023-2024年,本集团共有5款肿瘤领域的国家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亿立舒(艾贝格司亭
α注射液)、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安柏尼(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安洛晴(枸橼酸依
奉阿克胶囊)和安方宁(格索雷塞片);以及4款肿瘤领域的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分别为:安倍斯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得利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帕乐坦(帕妥珠
单抗注射液)。该等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快速放量,成为本集团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品种。
– 研发管线方面,截止报告期末,本集团共有37个肿瘤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
阶段,包括2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1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或注册临床,7个产品处在临床I
期,以及17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另外,本集团还有13个肿瘤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
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8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2个产品处在关键临床,1个产品
处在临床I期,以及2个产品处在生物等效性(「BE」)实验中。本集团预计肿瘤领域未来三年(2025-
2027年)将有6个创新药和10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
– TQB3616(CDK2/4/6抑制剂)于2024年7月向药品审评中心(「CDE」)递交上市申请,用于联合氟维
司群治疗既往内分泌经治的HR阳性、HER2阴性(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2025
年7月,TQB3616向CDE递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一线HR+/HER2-局
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此外,本集团还在积极推进TQB3616用于HR+/HER2-乳腺癌术后辅
助治疗的I期临床研究。TQB3616是一种新型CDK2/4/6抑制剂,研究结果显示,与阿贝西利相
比,TQB3616对CDK2和CDK4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其增强的抑制活性可能有助于克服当前
CDK4/6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基于TQB3616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在乳腺癌一线、二线及辅
助治疗的多线患者覆盖,本集团有信心将TQB3616打造为肿瘤领域的又一款重磅产品。
– TQ05105(JAK/ROCK抑制剂)于2024年7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
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JAK/ROCK抑制剂。此外,TQ05105用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已在中
国启动I期临床,并已在美国获批I期临床。本集团在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以口
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TQ05105的三项研究成果,包括:在芦可替尼治疗后难治或复发或不耐受
骨髓纤维化患者中的Ib期临床研究、在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或依赖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中的
Ib/Ia期临床研究、在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本集团正在加速推进TQ05105的多
项临床研究,充分挖掘其临床价值。
– LM-302(Claudin 18.2 ADC)是一款靶向Claudin 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具有全球同类首创
潜力,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LM-302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用于治
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的Claudin 18.2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
癌的患者,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研究(IND)批准以及孤儿药资格认
定(胰腺癌,胃癌及胃食管交界部癌)。LM-302在胃癌、胰腺癌和胆道癌患者中均观察到临床疗
效,且对Claudin 18.2低表达和PD-L1低表达的患者亦有效,较同类产品展现出更佳平衡的疗效
和安全性。
– LM-108(CR8单抗)是一款ADC增强型CR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在中国开展注册临床
试验,用于联合PD-1治疗既往接受抗PD-1/PD-L1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
dMR的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其开发进度在全球同靶点项目中排名第一。2025年2月,LM-108
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用于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MSI-H/dMR晚
期实体瘤。2025年6月,LM-108再次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用于一线标准治疗失败
的CR8阳性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LM-108是目前唯一同时获得CDE两项突破性治疗品种
认定的CR8在研药物。LM-108能够在不影响外周调节性T细胞(Treg)的情况下,特异性清除肿
瘤浸润Treg,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疗法。早期探索临床
研究资料显示,LM-108在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均展现良好的安全
性和疗效,有望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M701(CD3/EpCAM双抗)是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CD3/EpCAM双特异性抗
体,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拟开发适应症包括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和恶性腹水。
M701同时靶向肿瘤细胞靶点EpCAM和免疫T细胞活化靶点CD3,通过双靶结合,桥连肿瘤细胞
和免疫T细胞,从而启动T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恶性胸腹水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
症,但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仍以穿刺引流联合局部胸腹腔灌注药物为主。与目
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案相比,M701的安全性和疗效更优,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恶性胸腹水的标准治
疗方案。
– TQB2868 (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是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
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用于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
TQB2868可以阻断PD-1/PD-L1通路,并中和肿瘤微环境中的TGF-β,兼具免疫检查点抑制与肿
瘤微环境重塑的双重作用。本集团在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TQB2868联合安罗替尼与化疗
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初步资料:客观缓解率(OR)达63.9%,疾病控制
率(DCR)达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达86%;中位总生存期(OS)尚
未达到,预期有望超过1年。目前全球尚无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获批上市,TQB2868联
合方案有望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的首个一线治疗方案。
– TQB2102 (HER2双抗ADC)是一款靶向HER2两个非重叠表位ECD2及ECD4的双抗ADC药物,
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拟开发适应症包括HER2低表达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
HER2阴性乳腺癌、HER2基因突变╱过表达非小细胞肺癌、HER2阳性胆道癌等。2025年7月,
TQB2102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
治疗。本集团在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TQB2102的三项早期研究结果,数据显示,TQB2102
在多个晚期恶性肿瘤中获益显著,且安全性良好,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率远低于同类药物,
实现了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平衡优化。
– TQB2922 (EGFR/cMet双抗)是一款靶向EGFR/c-Met的双抗,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
拟开发适应症包括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TQB2922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
的EGFR、 c-Met,阻断其信号通路激活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进展,同时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吞
噬作用,降解细胞表面受体,并通过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杀死肿瘤细胞。TQB2922的c-Met端由两个结合不同c-Met表位的纳米抗体串联而成,通过提高
cMET的亲和力来平衡EGFR端的亲和力,避免EGFR高亲和力带来严重不良反应。
– TQB6411 (EGFR/cMet ADC)是一款靶向EGFR/c-Met的双抗ADC药物,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
床试验,用于晚期恶性肿瘤。TQB6411由人源化EGFR/c-Met IgG1双抗通过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
I抑制剂Dxd偶联构建而成,能同时靶向EGFR与c-Met,通过对两者信号通路的协同抑制,有
望克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的耐药机制。
肝病╱代谢领域
– 天晴甘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是第四代甘草酸制剂,目前已获批3个适应症:慢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和改善肝功能异常。异甘草酸镁是全球第一个99.9%的纯化α体甘草酸,具
有肝脏靶向性强、抗炎效果优、安全性高等优势,已获得《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疗指南(2023年
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等多个权威指南的推荐,并有多项研究发表于亚太肝
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等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本集团著力加
强学术推广,通过各层级的学术会议增强了医生覆盖和专家认可,同时大力发掘新患者拓展新
市场,并积极推进回顾性研究,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更多的学术证据。
– 研发管线方面,截止报告期末,本集团共有7个肝病╱代谢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
上开发阶段,包括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以及6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另外,本集团还有6个肝
病╱代谢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4个产品处在上市
申请阶段,1个产品处在关键临床,以及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本集团预计肝病╱代谢领域未来
三年(2025-2027年)将有1个创新药和5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市。
– 拉尼兰诺(泛PAR激动剂)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
(MASH),目前正在全球开展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球主队列受试者入组。在一项针对F1至
F3期MASH患者的Ib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拉尼兰诺展现出优异的疗效与良好
的安全性,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
学杂志》(NEJM)。拉尼兰诺通过启动PARα、PARβ/δ和PARγ三种亚型在体内调节抗纤
维化、抗炎症通路,相较於单╱双亚型激动剂,拉尼兰诺靶向所有三种亚型,其适中且平衡的
泛PAR结合特性使药物有良好的耐受性。2023年7月,拉尼兰诺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
序。拉尼兰诺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期的MASH口服药物,有望填补中国市场空白。
– TQA2225(重组人FGF21-Fc融合蛋白)是一款全人源长效FGF21融合蛋白,用于治疗MASH,目
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与其他同靶点药物相比,TQA2225采用
了纯天然的人源FGF21作为活性形式,减少了可能存在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临床
研究显示,FGF21信号转导可以逆转MASH发病机制的许多特征,具有逆转纤维化、减少肝脏脂
肪、改善血糖控制等潜力。TQA2225是中国同靶点药物中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有望成为中国
首个上市的FGF21融合蛋白药物。
呼吸系统领域
– 天晴速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打破了国内
市场长期被原研垄断的局面,为国内气道慢性炎症患者带来了兼具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
高端制剂产品。该产品已被纳入集采范围,本集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管理措施,包括管道
下沉、拓展市场覆盖和集采外市场的二次开发。
– 研发管线方面,截止报告期末,本集团共有13个呼吸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
阶段,包括3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4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以及6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另外,
本集团还有12个呼吸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8个产
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2个产品处在关键临床,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以及1个产品处在BE实验
中。本集团预计呼吸领域未来三年(2025-2027年)将有4个创新药和10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
上市。
– TQC3721(PDE3/4抑制剂)是一款PDE3/4双重抑制剂,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
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PDE3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PDE4主要在各种炎症细胞中表达,
TQC3721通过双靶点抑制,可以降低脱靶效应,并在一个化合物中结合支气管扩张和抗炎的双
重活性。目前,国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TQC3721是中国研发进度最快的国产PDE3/4双
重抑制剂,全球研发进度第二。相较于已上市PDE3/4产品,TQC3721的Ⅲ期临床研究将额外纳
入双支扩剂背景治疗患者,覆盖更为广泛的COPD患者人群。此外,本集团正在开发TQC3721的
多种剂型:吸入用混悬液位于I期临床阶段,吸入粉雾剂位于I期临床阶段,有望通过多种剂型
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 TQC2731 (TSLP单抗)是一款靶向TSLP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
验,拟开发适应症包括重度哮喘、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研发进度最
快的国产TSLP单抗。研究显示,TSLP单抗不仅能有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在嗜酸性粒细
胞数目较低表型的哮喘人群中,亦表现出显著疗效,因此可以覆盖更加广泛的重度哮喘患者。
目前,国内尚无TSLP单抗获批上市,本集团将大力推进TQC2731的临床开发,解决尚未被满足
的临床需求。
– TDI01(ROCK2抑制剂)是一款全新靶点、高选择性的ROCK2抑制剂,目前正处于临床I期开发
中,拟开发适应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特发性肺纤维化。TDI01通过高选择性地抑制ROCK2
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纤维化进展、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在肺纤维化、肝纤维化等领域
具有较好的治疗潜力。本集团认为TDI01有成为重磅药物的潜力,将大力推进其临床开发,并继
续探索其在更多的纤维化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 TCR1672(P2X3R拮抗剂)是第二代高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b/I期临床试
验,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2021年,TCR1672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临床前研究显示,
相比第一代P2X3受体拮抗剂,TCR1672体内体外药效更高,且对P2X3和P2X2/3有更好的选择
性,预期临床味觉干扰更小。目前,国内尚无靶向P2X3的药物上市,TCR1672有望成为中国前
三个获批上市的P2X3受体拮抗剂。
– TQH2722(IL-4Rα单抗)是一款靶向IL-4Rα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
床试验,拟开发适应症包括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TQH2722可以导致IL-4和IL-13信号的双重阻断,抑制2型炎症通路,从而达到控制如特应性皮
炎、哮喘、慢性鼻窦炎等2型炎症性疾病的目的。
外科╱镇痛领域
– 泽普思╱得百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凝胶贴膏,连续多年蝉联外用镇
痛市场份额第一位,已获得《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
病中国指南》等多个指南推荐。本集团聚焦高潜力地区开发,深入拓展市场覆盖,并逐步扩大产
能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推动泽普思╱得百安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本集团开发的第二代氟
比洛芬贴剂预计将在一年内获批上市。通过剂型升级,二代产品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吸收度,
增强贴膏粘附性,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 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于2025年5月获得NMPA和FDA的上市批准,用于成人术后疼痛管
理,是中国首款一日一次的长效镇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注射液。两项I期临床研究显示,
普坦宁在药效末期(18-24小时)仍可保持显著镇痛效果,可有效解决给药间隙疼痛的问题,尤其
是术后住院过程的夜间疼痛。与同类NSAIDs品种说明书中注明的「临床试验期间相比安慰剂降
低吗啡用量比例」相比,普坦宁降低吗啡用量的比例最高,有成为镇痛效果最强的NSAIDs的潜
力。同时,相比目前临床常用的NSAIDs注射液,普坦宁在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老年患者等手
术常见特殊人群中也可正常使用,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依托本集团强大的商业化能力和普坦
宁突出的产品力优势,普坦宁有望成为本集团镇痛领域的又一款重磅产品。
– 研发管线方面,截止报告期末,本集团共有6个外科╱镇痛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在临床及以上
开发阶段,包括1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1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2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以
及2个产品处在临床I期。另外,本集团还有6个外科╱镇痛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
处在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包括4个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以及2个产品处在关键临床。本集
团预计外科╱镇痛领域未来三年(2025-2027年)将有3个创新药和6个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获批上
市。
– PL-5(抗菌肽)于2024年12月向CDE递交上市申请,是中国首个申报上市的加南类抗菌肽创新药
物。PL-5作为局部外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拟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导致的浅表性继发性创面感染,包括烧烫伤创面感
染、物理性损伤创面感染等。PL-5是全新设计的首款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不易
耐药,高效杀菌,对局部开放性创面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耐药菌株也有很强的杀伤能
力,且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安全性良好。
– TRD205(AT2R抑制剂)是一款靶向AT2R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具有全球同类首创潜力。TRD205
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并已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拟开发适应症包括慢性术后神
经痛、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TRD205通过精准抑制AT2R,阻断痛觉敏化信号通路,在周围神
经痛和术后疼痛领域展现出突破潜力。临床前及早期临床资料显示,TRD205可显著降低疼痛
评分且安全性优异(不良反应率<15%),有望解决传统镇痛药物疗效有限、成瘾风险高的痛点。
TRD205凭借首创机制及多适应症布局,或将成为首个改写神经痛治疗范式的创新疗法,抢占超
百亿美元疼痛治疗市场先机。
– TRD303(罗哌卡因缓释溶液)是一款作用于钠离子通道的创新制剂产品,目前正在中国开展I期
临床试验,用于围术期术后长效镇痛(腹部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TRD303采用涂布式给药,
在伤口处涂抹药物,缝合伤口后,药物即可缓慢释放。TRD303具有长效缓释的特性,药物在给
药部位与体液接触后,发生相变,进而形成药物储库。这一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药物浓度,
而且能够实现药物在72小时内持续缓慢释放。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短效
术后镇痛药物相比,TRD303疗效维持时间长,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此外,TRD303创新的涂
布式给药方式,可以降低有创给药对技术的要求,减少有创给药带来的刺激性,避免误注入血
管而引发全身毒性的风险。
财务回顾
于本期间内,本集团录得收入约人民币1,757,4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7%。财务报表所示的来
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约人民币338,859万元,较去年增加约140.2%。基于财务
报表所示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计算之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18.82分,较
去年增加约145.7%。财务报表所示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同比增长主要受
惠于本期间收入明显增长及股息收益和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明显增长。扣除已终止经营业务之归
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
若干资产及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及一次性调整之减值(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流动权益投资
之公允价值亏损╱(利润)净额(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股权激励费用(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
权益),可转换债券债务部份之利息费用及汇兑损失╱(收益)等之影响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
本溢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指标)约人民币308,765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01.1%。本集团流
动资金充裕。于本期间末,本集团有计入流动资产之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1,110,440万元、计入
非流动资产之银行存款约人民币1,009,800万元、理财管理产品总额约人民币928,598万元,资金储备
合共约人民币3,048,838万元。
已终止经营业务
随著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本公司董事会(「董事会」)议决计划出售于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正大青
岛」)所持股权后(「目标公司」),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本集团已将目标公司重新分类为已终
止经营业务及已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将正大青岛之相关资产及负债重新分类为「持作出售之
出售组别之资产」及「持作出售资产之直接相关负债」。正大青岛的出售已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完成。目
标公司此前产生的盈利已计入已终止经营业务内。
出售之进一步详情于本公告财务报表附注7内披露。
持续经营业务
本集团的主要治疗领域包括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及外科╱镇痛,药品类型分为创新产品及
仿制药。其中,创新产品是本集团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包含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
创新产品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创新产品之收入约人民币779,857万元,占本集团收入约
44.4%,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7.2%。
抗肿瘤用药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抗肿瘤用药之收入约人民币669,423万元,占本集团收入约
38.1%,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4.9%。
外科╱镇痛用药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外科╱镇痛用药之收入约人民币310,506万元,占本集团收入
约17.7%,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2%。
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指标
为评估本集团之业绩,本公司亦呈列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作额外的财务衡量指标,该指标并非香港财
务报告准则(「HKFRS」)所要求,亦非按照HKFRS呈列。本集团认为,此非HKFRS财务衡量指标通过
撇除本集团认为不能反映本集团经营业绩的非经营性(即:非重复发生且与持续经营无关的损益,例
如已终止经营业务、重大资产减值、股权激励费用等)及非经常性(即:来自非核心业务(本集团自主
研发及商业化的创新药与仿制药以外的业务)的损益,包括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投资(如科兴中
维疫苗业务),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财务性投资)等)项目,更能反映本集团之基本经营业绩。然
而,呈列此非HKFRS财务衡量指标,并无意替代或表示其优于按HKFRS编制及呈报的财务资料。本
期间股东应占基本溢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01.1%。
以下的附加资料提供财务报表所示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的
对账: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变动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财务报表所示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3,388,5913,017,162+12.3%
调整: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1,606,350)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
(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3,50086,502
若干资产及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及一次性调整
之减值(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332,902)49,816
流动权益投资之公允价值亏损╱(利润),
净额(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4,849(11,441)
股权激励费用(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23,501–
可转换债券债务部分之:
-利息费用46177
-汇兑损失╱(收益)65(538)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3,087,6501,535,328+101.1%
每股基本盈利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
之基本溢利3,087,6501,535,328+101.1%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期间内已发行加权
平均数普通股(股数)18,003,635,57418,408,301,709
基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计算
之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分)17.158.34+105.6%
本公司就以下非HKFRS财务指标调整项目提供调节表,以额外说明其与HKFRS财务数据的关系。该
等调整旨在更准确反映本公司核心业务的持续经营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可比性的财务指标。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1.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
(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亏损(4,823)(93,056)
相关税项(1,955)6,554
非控制权益3,278–
调整后金额(3,500)(86,502)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主要来自疫苗业务(如科兴中维),其(亏
损)╱盈利波动与本集团核心创新药研发无直接关联。
- (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
股权激励费用(58,628)–
相关税项18,939–
非控制权益16,188–
调整后金额(23,501)–
3. 若干资产及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及一次性调整减值
(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非流动)
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额541,479(49,816)
其他应收账款减值亏损(211,273)–
视同部份出售一间联营公司利润352–
相关税项2,344–
调整后金额332,902(49,816)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 (亏损)╱利润,净额
(扣除相关税项及非控制权益)
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之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额(16,112)11,441
相关税项3,448–
非控制权益7,815–
调整后金额(4,849)11,441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其估值变动反映市场因素,并非来
自本集团药品销售或研发活动。
重大投资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的主要投资持有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
15.03%的股权,该公司从事人类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本集团持有的科兴中维15.03%股权于二零
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的财务报表中列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非流动权益投资」。
该投资成本约为5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8,777万元),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对科兴中维的
投资公允价值约为人民币902,100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957,900万),占本集团
总资产约12.0%(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14.6%)。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本集团从科兴中维收取
(税后)股息约人民币135,270万元并已于损益表中确认(二零二四年:人民币67,635万(税后)未计入损
益)。科兴中维专注于开发创新疫苗及相关生物医药产品,并持续强化其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研发
及商业化能力。此项投资成果显著,本集团未来或将持续从科兴中维收取股息。
透过损益╱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金融资产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有:1)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非流动权益投资
(包括若干上市及非上市权益投资例如科兴中维)约人民币1,019,827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约人民币1,091,153万元);及2)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流动权益投资(包括若干上市权
益投资)约人民币4,199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7,686万元)。
此外,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有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非流动金融资产约人民币
504,019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443,911万元)及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流动
金融资产(包括若干理财管理产品)约人民币867,691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
495,083万元),包括江苏银行(约人民币135,002万元)、华夏银行(约人民币127,000万元)、中信建投
(约人民币124,000万元)、兴业银行(约人民币84,760万元)、华泰证券(约人民币68,621万元)、银河证
券(约人民币60,000万元)、博时基金(约人民币51,741万元)及其他银行之理财产品。理财管理产品主
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违约风险相对较低,及本金和利息于到期日一并支付。本公司董事会认
为上述理财管理产品能加强财务状况及为本集团带来丰厚收益。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上述理
财产品(约人民币867,691万元)连同分类为其他应收款项的理财产品约人民币60,907万元(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22,064万元),包括中信建投(约人民币39,410万元)和中信证券(约人民币
21,497万元)的理财产品,总额约人民币928,598万元,占本集团总资产的约12.4%。
上述每项理财产品的购买或出售交易均与非关连人士(定义见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证
券上市规则(「上市规则」)的第三方订立,且根据上市规则第14.22条以同一对手的交易单独或合计
算,所有适用百分比率均低于5%,故不构成本公司上市规则第14章项下的须予公布交易。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录得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流动权益投资亏
损(净额)约人民币1,611万元。
董事会认为投资于权益投资及金融资产能使本集团投资组合多元化及为本集团在未来取得更佳收
益。
投资者关系
本集团一直致力维持高水准的企业管治,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本集团亦十分重视与股东及投资
者的沟通。于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透过多元化管道与身处世界各地的广大投资者保持密切及良好
的联系,确保充分的双向沟通。投资者在掌握本集团之最新业务发展和策略的同时,本集团亦可透
过该等交流机会聆听投资界的宝贵意见及回馈,继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管治水平。
本集团持续主动向投资者发布最新业务发展讯息。于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日,本集团在上海举办了
2024年全年业绩发布会,向广大投资者深入讲解业绩及最新业务发展情况。于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七
日,本集团在香港举办了全资收购礼新医药说明会,向广大投资者深入讲解该收购事项的理由及裨
益,并详细地介绍了礼新医药的创新研发技术平台和重磅创新管线。两场活动吸引了近千位分析
师、基金经理等投资者参与,反响热烈。此外,本集团亦及时发放业绩新闻稿予传媒,透过传媒管
道即时向散户投资者更新本集团最新业务发展情况及发展前景。除了业绩新闻稿,本集团亦不时透
过传媒发放股份回购、根据限制性股份奖励计划购买股份、正大天晴根据股份激励计划购买股份等
讯息,务求在保持资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巩固股东及市场之信心。
此外,本集团管理层于期内参与多场由大型投资银行及证券公司举办的投资峰会及路演,包括高
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瑞银、美银、摩根大通、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华泰、海通及兴业等,
让投资者获悉本集团业务发展及竞争优势。于报告期内,本集团累计参加投资者交流会议400余场,
涵盖一对一会议、小组会议、电话会议等多种形式。
一如既往,本集团亦在本公司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按时公布年报及中期报告、披露及
通函,并主动发放自愿公告,向股东及市场披露公司发展的最新讯息,致力保持企业管治的高度透
明,并不断提升市场对本公司的关注度。
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
本集团之流动资金状况仍维持强劲。于本期间内,本集团之资金主要来自日常业务、发行熊猫债及
银行贷款。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之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人民币1,110,440万元(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956,958万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的银行存款约为人民币1,009,800万元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936,581万元)。
资本架构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有短期贷款,金额约为人民币885,219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约人民币758,583万元)及长期贷款,金额约人民币299,944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约人民币199,675万元)。另外,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可转换债券债务部份金额无(二零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1,624万元)。此外,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租赁负债总额(分
类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约为人民币10,428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11,173万
元)。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可用授信额度总额约达人民币433亿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约人民币394亿元),其中人民币318亿元尚未使用(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人民币
300亿元)。
资产抵押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有约人民币44,995万元资产抵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
人民币45,939万元)。
或然负债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及本公司均没有重大之或然负债(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无)。
资产及负债比率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之总资产约人民币7,489,441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约人民币6,540,807万元),总负债约人民币2,911,669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人民币
2,263,400万元),而资产及负债比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约38.9%(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约
34.6%)。本集团的现金净额(包括理财管理产品)约为人民币1,853,247万元(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约人民币1,439,631万元),为分类为流动资产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分类为非流动资产的银行存款
和理财管理产品的总和减去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可转换债券的债务部分和租赁负债总额。
雇员及薪酬政策
本集团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有23,056名雇员,并根据雇员之表现、经验及当时之市场薪酬厘订
其薪津。其他雇员福利包括强积金、保险及医疗、资助培训,以及员工股份激励计划。于回顾期间
内,销售及分销成本和行政费用中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及以权益结算股权激励费用)总额约为人
民币242,490万元(二零二四年:约人民币251,470万元)。
本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六月十五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二零二三购股权计划」)及于二零一八年一月五日
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二零一八股份奖励计划」)。本公司于二零二四年五月七日决议核准附属公司正
大天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二零二四正大天晴股份激励计划」)。这些计划提供奖励以挽留及鼓励获
选参与者为本集团之持续营运及发展而努力。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概无根据
二零二三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本公司股份(「股份」)购股权,亦无根据二零二四正大天晴股份激励计
划授出任何激励股份,而根据二零一八股份奖励计划则授出61,200股限制性股份。于期末,由二零
一八股份奖励计划之受托人信托持有之股份总数为536,305,243股以及由二零二四正大天晴股份激励
计划之受托人信托持有之股份总数为338,690,000股。
承受汇率波动风险
本集团大部份资产及负债均以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圆及港元定值。本集团已用人民币借款对冲
部分海外营运净投资之人民币风险,并将继续密切监察外汇净风险以降低汇率波动的影响。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中国生物制药始终将高质量ESG管理作为战略实施的核心抓手,深度践行「提升生命质量,维护生命
尊严」的企业使命,通过医药创新与责任实践持续为患者群体及社会公众创造健康福祉。本集团以
实现企业、员工、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共生为长期愿景,依托系统化ESG治理体系筑牢自身发展根
基,为包括股东、患者、员工、供应商及社区在内的全体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综合价值。
上半年度,本集团ESG管治体系保持有效运转,董事会、集团与成员企业ESG专项委员会共计召开4
次会议,有序完成年度整体工作计划的制定,并对各项重点工作实施有效督导,为高质量ESG管理
提供基本保障。本报告期,本集团ESG工作重点聚焦ESG风险在财务量化端的评估、ESG信息披露的
优化完善、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发布、多元平等包容文化的建设、负责任供应链国际化标准的对接,
以及社会公益行动的拓展五大领域,各项实质行动均已启动。
ESG风险财务量化领域,本集团首次在全业务范围内开展「双重要性评估」工作,在以往影响重要
性评估基础上,新增财务重要性影响评估,更为准确的识别对出影响更为实质的ESG关键议题,为
本集团下一阶段ESG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ESG信息管理完善方面,在遵循联交所合规要求,高质量发布2024财年ESG报告的基础之上,中国
生物制药升级鉴证标准,首次以《国际鉴证业务准则第3000号(修订版)-除历史财务信息审核或覆核
之外的鉴证业务》(ISAE 3000 Revised)标准,委托国际专业协力厂商机构对ESG报告进行独立协力厂
商鉴证,并顺利通过鉴证审核。
环境管理层面,本集团「2021-2025 5年阶段减排目标」如期达成,碳排放密度较基准年整体下降超
20%。不止于此,本集团率先发布《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碳中和目标与路径规划》,彰显中国医
药行业领先企业担当。在此基础上,本集团于2025年启动碳中和行动框架与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制
定,为切实推进碳中和转型提供系统性指导纲领。作为全员碳中和理念传播行动标准,本集团正式
推行「内部碳积分机制」,通过碳积分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实践低碳办公、低碳差旅与低碳生活
模式。
人才发展领域,本集团启动「多元、平等、共融(DEI)」理念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旨在通过优秀的职场
文化建设与具有竞争力的员工综合福利,持续提升员工满意度、幸福感和凝聚力。上半年度,本集
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生物制药ESG DAY」,通过DEI主题论坛、案例分享等系统化形式传播多元
共融理念。活动首场参与人数近600人,覆盖集团各业务板块核心团队。
负责任供应链领域,本集团全面对标国际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标准—药品供应链倡议(Pharmaceutical
Suply Chain Initiative, PSCI)负责任供应链管理原则,全面提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体系及要求,现
已将ESG升级要求及风险管理条款纳入全体关键一级及二级供应商合作协定,覆盖率达100%。
社会公益领域,本集团持续聚焦普惠医疗、慈善公益、乡村振兴等方面,整合并发挥专业资源与力
量,促进社区发展,承担企业责任。核心成员企业正大天晴联合发起的患者关爱项目已累计开展逾
百场公益科普活动,惠及患者超过十万人。
上半年度,本集团连续收获多个国内外重磅奖项与荣誉,包括且不限于首次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
发展年鉴(全球版)》,连续第三年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连续第二年入选富时罗
素社会责任指数系列(FTSE4God Index Series);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2024-2025可持续发展工业企
业」榜单;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央广播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发布
的《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并首次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先锋30》。这些荣誉彰
显本集团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实践成果所收获的社会及国内外专业机构的广泛认可。
下半年度,本集团将在董事会引领下,持续提升ESG管治水平:一是推动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规划落
地实施,建立气候风险评估机制;二是深化与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构建责任供应链生态圈;
三是完善员工发展体系,加大多元共融投入;四是拓展医药可及性项目覆盖范围,强化社会价值创
造;五是以「中国生物制药ESG DAY」为核心载体,推动ESG理念文化在全员范围内的深度渗透,实
现ESG管理与本集团战略及运营的全方位融合。
展望
当前,中国医药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生物医药创
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药研发已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中国创新药不仅在本土
市场构建起强劲的增长势能,更在全球市场逐步崭露头角,日益获得广泛认可,已成为全球医药创
新产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本集团深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及外
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专注创新,服务病患,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
一、 国际化布局加速推进
本集团深耕中国市场,同时将战略视野投向全球市场,以国际化加速创新发展。本集团拥有多
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资产,从今年起,对外授权合作有望成为本集团又一常态化收入来
源,为业绩增长注入全新动力,以国际化收入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未来,本集团将加速推动
更多创新药走向全球市场,让中国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解决全球范围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
求。
二、 与国家战略深度协同
本集团深度融入国家医药创新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一方面,聚焦国家重大疾病防治
需求,布局前沿靶点,升级技术平台能力,重点攻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同类首创(first-in-clas)和
同类最优(best-in-clas)创新药;另一方面,主动参与医保支付改革实践,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解
决方案。2025年,本集团有4款创新药已递交新增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的申请,1款创新药已
递交新增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申请,并均已通过初步形式审查。未来,本集团将持续推动更
多创新药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三、 战略收购与合作
本集团大力推进全球战略合作布局,通过商务拓展(BD)、战略收购等多元合作路径,快速充实
创新管线储备,强化核心技术平台。2025年7月,本集团宣布全资收购礼新医药—该企业拥有
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与ADC技术平台,包括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LM-TME™)、针
对难成药靶点的抗体开发平台(LM-Abs™)、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以及免疫
细胞衔接器平台(LM-TCE™)。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本集团的创新研发能力,加速本集团的创
新业务增长。此外,礼新医药卓越高效的研发团队将加入本集团,进一步强化本集团的创新研
发人才储备,为持续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提供保障,助力创新生态的长远发展。
未来,本集团将继续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合作版图:除战略收购外,将持续推进产品引进与技术
平台合作,并积极联动国际顶尖科学家、领军药企、标杆科研机构及核心医院等全球创新资
源,构建多层次合作网络,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本集团的创新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
四、 创新成果密集收获期
得益于多年来在创新研发的持续投入与高效的临床开发能力,目前,本集团已成功迎来创新产
品的密集收获期。未来三年(2025-2027年),本集团预计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其
中超半数为峰值销售额有望突破人民币20亿元的重磅品种:包括乳腺癌领域潜在best-in-clas的
TQB3616 (CDK2/4/6抑制剂)与TQB2102 (HER2双抗ADC),潜在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OPD新
基石药物TQC3721 (PDE3/4抑制剂),以及潜在中国首个上市的MASH口服药物Lanifibranor (泛
PAR激动剂)等。预计到2027年底,本集团已上市创新产品数量将突破35款,创新产品收入占
比将超过60%,创新产品将成为推动本集团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
未来,本集团将继续聚焦创新,提升四大治疗领域的研发效率与质量,加快国际化步伐,力争
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与业绩稳步提升。
致谢
承蒙各位股东的鼎力信赖、支持和理解,本集团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本人谨代表董事会致以谢
意。
业绩
本公司董事会宣布本集团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业绩,连同
二零二四年同期之比较数字如下:
中期简明综合损益表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持续经营业务
收入317,574,77815,874,403
销售成本(3,081,084)(2,844,780)
毛利14,493,69413,029,623
其他收益31,686,771275,232
其他利润╱(亏损),净额3626,158(108,027)
销售及分销成本(6,449,904)(5,796,755)
行政费用(1,093,529)(1,051,187)
其他费用(3,541,776)(2,711,923)
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3,187,558)(2,578,342)
财务收入373,576223,848
财务成本4(123,204)(153,739)
净财务收入250,37270,109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4,823)(93,056)
持续经营业务之除税前盈利55,966,9633,614,016
所得税费用6(981,324)(614,093)
持续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4,985,6392,999,923
已终止经营业务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7–1,606,765
本期间盈利4,985,6394,606,688
盈利归属于:
母公司持有者3,388,5913,017,162
非控制权益1,597,0481,589,526
4,985,6394,606,688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之每股盈利9
基本
-本期间盈利人民币18.82分人民币16.39分
-持续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人民币18.82分人民币7.66分
摊薄
-本期间盈利人民币18.80分人民币16.39分
-持续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人民币18.80分人民币7.66分
本期间宣布派发中期股息之详情列载于本公告财务报表附注8内。
中期简明综合全面收益表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本期间盈利4,985,6394,606,688
其他全面收益
其他全面收益于往后期间将重新分类为损益:
汇兑差额:
净投资套期净(亏损)╱收益(120,561)123,891
海外营运换算之汇兑差额(483,522)146,715
减:视同部份处置一间联营公司之重分类调整105–
其他全面收益于往后期间将重新分类为损益净额(603,978)270,606
其他全面收益于往后期间将不会重新分类为损益: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
公允价值变动(280,856)(11,309)
所得税影响–
其他全面收益于往后期间将不会重新分类为损益净额(280,856)(11,309)
本期间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后(884,834)259,297
本期间总全面收益4,100,8054,865,985
归属于:
母公司持有者2,503,6993,275,666
非控制权益1,597,1061,590,319
4,100,8054,865,985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状况表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六月三十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非流动资产
物业、厂房及设备8,493,0988,691,382
投资物业248,619269,030
使用权资产1,560,7171,596,774
商誉911,711915,689
无形资产2,207,7442,145,277
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投资1,590,8631,620,085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10,198,27310,911,529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5,040,1924,439,113
银行存款10,098,0009,365,805
递延税项资产483,700516,288
预付款及其他资产241,171251,766
总非流动资产41,074,08840,722,738
流动资产
存货2,103,8652,373,145
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108,154,0804,967,560
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及其他资产3,447,2062,451,744
应收相关公司款项291,863295,610
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41,98976,859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8,676,9134,950,829
现金及银行结余1111,104,4029,569,584
总流动资产33,820,31824,685,331
流动负债
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122,820,2771,497,461
应付税项383,893318,198
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12,765,43010,028,415
附息银行借款8,852,1907,585,825
应付相关公司款项–73,295
租赁负债20,26128,333
或然对价8,5598,720
可转换债券–债务部份–16,243
总流动负债24,850,61019,556,490
净流动资产8,969,7085,128,841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50,043,79645,851,579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六月三十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50,043,79645,851,579
非流动负债
递延政府补贴628,941557,916
附息银行借款2,999,4421,996,752
租赁负债84,01883,393
或然对价195,953201,895
递延税项负债357,727237,553
总非流动负债4,266,0813,077,509
净资产45,777,71542,774,070
权益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权益
股本13413,680414,384
库存股份(2,997,406)(2,974,787)
储备35,957,30034,521,192
33,373,57431,960,789
非控制权益12,404,14110,813,281
总权益45,777,71542,774,070
附注:
1. 编制基准及会计政策的变更
1.1 编制基准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乃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期简
明综合财务资料并未包括年度财务报表所需的所有资料及披露,应与本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
综合财务报表一并阅读。
1.2 会计政策的变更
编制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编制本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
采用者一致,惟就本期间的财务资料首次采用的下列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除外。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之修订缺乏可兑换性
于报告期内应用该等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本集团的财务报表概无重大影响。
2. 经营分部资料
管理层认为业务从产品和服务角度,三个可呈报营运分部资料如下:
(a) 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分部包括生产、销售及配销中药现代制剂及西药产品及相关服务;
(b) 投资分部为从事长期及短期投资;及
(c) 「其他」分部主要包括相关医疗及医院业务。
管理层会独立监察营运分部之业绩而作出资源分配之决定及评定其表现。分部表现评估乃根据可呈报分部盈利╱
(亏损),即本集团经调整税前盈利╱(亏损)。
分部资产不包括被视为以集团形式管理之递延税项资产及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投资。
分部负债不包括被视为以集团形式管理之应付税项及递延税项负债。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分部业绩(未经审核)
中药现代
制剂及西药投资其他总计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分部收入
售往外部的客户17,391,652–183,12617,574,778
毛利14,456,057–37,63714,493,694
分部业绩3,568,7832,360,92117,0045,946,708
调整:
利息及不可分摊利润373,576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盈利及亏损(4,823)
不可分摊的费用(348,498)
持续经营业务之除税前盈利5,966,963
所得税费用(981,324)
持续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4,985,639
其他分部资料
折旧和摊销538,16417,51420,014575,692
资本支出436,5232,1865,158443,867
其他非现金费用276,02817,950(144)293,834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未经审核)
资产及负债
分部资产49,310,27521,986,5561,523,01272,819,843
调整:
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投资1,590,863
其他不可分摊资产483,700
总资产74,894,406
分部负债19,885,3057,777,656712,11028,375,071
调整:
其他不可分摊负债741,620
总负债29,116,691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分部业绩(未经审核)
中药现代
制剂及西药投资其他总计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分部收入
售往外部的客户15,649,885–224,51815,874,403
毛利12,980,820–48,80313,029,623
分部业绩3,933,880(158,376)49,9793,825,483
调整:
利息及不可分摊利润223,848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盈利及亏损(93,056)
不可分摊的费用(342,259)
持续经营业务之除税前盈利3,614,016
所得税费用(614,093)
持续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2,999,923
其他分部资料
折旧和摊销472,18723,68314,361510,231
资本支出592,9335,55769,183667,673
其他非现金费用20,3077312520,505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经审核)
资产及负债
分部资产42,986,76618,707,7541,577,17663,271,696
调整:
于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之投资1,620,085
其他不可分摊资产516,288
总资产65,408,069
分部负债15,783,4845,534,440760,32422,078,248
调整:
其他不可分摊负债555,751
总负债22,633,999
地理区域资料
(a) 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
由于本集团超过90%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内地客户,故并无呈列更多地理区域分类资料。
(b) 非流动资产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六月三十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香港3,038,6933,567,607
中国大陆11,159,18111,533,245
其他国家╱地区1,056,049389,151
15,253,92315,490,003
上述持续经营业务的非流动资产资讯基于资产所在地区,不包括金融工具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主要客户资料
截至二零二五年及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由于本集团于期间内来自单一顾客的销售收入并未达到本集团
收入的10%或以上,故并无呈列主要客户资料。
- 、其他收益及其他利润╱(亏损),净额
收入乃指已售出货品或服务的发票净值减去退货和折扣。
收入、其他收益和其他利润╱(亏损),净额分析如下: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源自客户合约之收入
工业产品之销售17,248,39115,631,808
其他来源之收入326,387242,595
17,574,77815,874,403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其他收益
股息收益1,503,660167
政府补贴26,73242,140
出售废料1,272428
投资收益102,03483,944
总租金收入3,0284,334
增值税加计抵减10,62716,597
其他39,418127,622
1,686,771275,232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其他利润╱(亏损),净额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利润1,0191,846
视同部份出售一间联营公司利润352–
公允价值(亏损)╱利润,净额
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16,112)11,441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9,917(1,136)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非流动)541,479(49,816)
汇兑收益╱(亏损),净额89,503(70,362)
626,158(108,027)
4. 财务成本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银行借款利息121,160149,912
可转换债券利息46177
租赁负债利息1,9983,650
123,204153,739
5. 税前盈利
本集团税前盈利已扣除╱(计入):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存货销售成本3,081,0842,844,780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31,830416,952
投资物业折旧13,94712,004
使用权资产折旧45,79529,035
无形资产摊销84,12052,240
研究及开发费3,187,5582,578,342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利润(1,019)(1,846)
视同部份出售一间联营公司利润(352)–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4,82393,056
银行利息收益(373,576)(223,848)
股息收益(1,503,660)(167)
投资收益(102,034)(83,944)
公允价值亏损╱(利润),净额
透过损益指定以公允价值列账之权益投资16,112(11,441)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9,917)1,136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金融资产(非流动)(541,479)49,816
核数师酬金3,5653,562
于销售及分销成本和行政费用中的员工福利费用(包括董事酬金):
工资及薪金1,918,2412,013,451
退休金计划供款448,029501,246
以股权结算之以股份支付之支出58,628–
2,424,8982,514,697
外汇差额,净额(89,503)70,362
应收账款减值亏损24,61618,657
其他应收账款减值亏损211,273–
6. 所得税
利得税按本集团经营所在司法管辖区现行税率计算。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本集团:
本期间-香港–
本期间-中国大陆816,512539,166
递延税项164,81274,927
本期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税金981,324614,093
本期间来自终止经营业务的税金–110,143
本期间税金981,324724,236
本公司于开曼群岛成立,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无需缴纳所得税或资本增值税。此外,股息支付于开曼群岛无需缴纳
预扣所得税。
由于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并无于英属处女群岛拥有经营地点(注册办事处除外)或经营任何业务,故
附属公司毋须缴纳所得税。
香港所得税以本期间内于香港所产生之预计应课税收入按税率16.5% (二零二四年:16.5%)予以拨备。
于英国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须就本期间内在英国产生的估计应课税利润按25%(二零二四年:25%)的税率缴纳英国
企业所得税。
比利时所得税以本期间内于比利时所产生之预计应课税收入按税率25%(二零二四年:25%)予以拨备。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的拨备是根据2008年1月1日批准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应纳税利润的
25%的法定税率计算。
部分在中国内地经营的附属公司因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本期间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于中国大陆成立的外国投资企业所派发给外方投资者之股息需征收10%预扣所得税。该
项要求由二零八年一月一日起正式生效并适用于二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后之利润。若中国与外方投资者之司
法权区有税务条约,则可适用较低预扣税项税率。因此,本集团有责任就该等于中国大陆成立的附属公司及联营公
司于二零八年一月一日起产生之利润并派发的股息缴付分别为5%及10%之预扣所得税。
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与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盈利及亏损相关的税项费用为约人民币1,955,000元
(二零二四年:税项收益人民币6,554,000元)。
支柱二所得税
本集团在支柱二规则范本的范围内。本集团于确认及披露支柱二所得税产生的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的资料时应用强
制性例外规定,并将在发生时将支柱二所得税核算为当期所得税。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经营所在的若
干司法管辖区已颁布或实质性颁布了支柱二法案,并已经生效,包括香港、英国、比利时和西班牙。
支柱二立法已于二零二五年六月六日在香港(本公司上市所在司法管辖区)刊宪,并已自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起追溯
生效。根据该法例,本集团可能需就其每个司法管辖区的GloBE有效税率与15%最低税率之间的差额缴纳补足税。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根据评估,本集团并无支柱二制度下的重大当期所得税影响。本集团将继续监察支柱
二法例发展,并重新评估潜在税项影响。
7. 已终止经营业务
于二零二三年,为了进一步聚焦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本集团决定出售骨
质疏松症药物及海洋药物业务。
本公司董事会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议决通过出售于附属公司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正大青岛」)的股权的计划,
其后于二零二四年二月议决出售于正大青岛的部分股权。出售正大青岛已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完成,交易对价为人民
币181,972万元,录得税前收益170,960万元。出售完成后,本集团于正大青岛的权益由93%降至26%。
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正大青岛被分类为持有待售的出售组并列入已终止经营业务。由于目标公司被分类
为已终止经营业务,目标公司不再于经营分部资料中呈列。
正大青岛之本期间业绩呈列如下:
截至六月三十日
止六个月
二零二四年
#
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
收入53,290
费用(45,986)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7,304
所得税利益:
与税前盈利有关25,256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除税后盈利32,560
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之利润1,709,604
应占税项(135,399)
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之税后收益1,574,205
已终止经营业务之本期间盈利1,606,765
#
表示2024年3月处置前两个月的活动
出售正大青岛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如下: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已收现金对价346,1721,455,780
已出售现金及银行结余–(46,101)
出售附属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现金流入净额346,1721,409,679
一年内应收现金对价–363,940
正大青岛的现金流量净额呈列如下:
截至六月三十日
止六个月
二零二四年
#
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
经营活动(42,427)
投资活动(114,700)
现金净流出(157,127)
#
表示2024年3月处置前两个月的活动
每股盈利(人民币分):
截至六月三十日
止六个月
二零二四年
(未经审核)
基本,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人民币8.73分
摊薄,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人民币8.73分
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计算基于:
截至六月三十日
止六个月
二零二四年
(未经审核)
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千元)1,606,350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8,408,301,709
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8,409,838,741
8. 股息及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向母公司股东派发之现金股息:
已宣派及应付的普通股息:
二零二四年末期股息:每股4港仙(二零二三年:每股3港仙)654,610505,611
拟派发的普通股息:
二零二五年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二零二四年:每股3港仙)816,327508,201
拟派发的普通股息尚未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确认为负债。
董事会宣布派发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5港仙(二零二四年:3港仙)。二零二五
年中期股息将于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星期二)派发予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星期三)名列本公司股东名册之股
东。为厘定有权收取中期股息股东之身份,本公司将于二零二五年九月二日(星期二)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日(星期
三)(包括首尾两天)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为确保有权收取中期股息,各股东须于二零二五年九月一日(星
期一)下午四时三十分前将所有过户文件连同有关股票交回本公司于香港之股份过户登记分处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
司,地址为香港夏悫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方为有效。
9.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之每股盈利
每股基本盈利乃按本期间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人民币3,388,591,000元(二零二四年:约人民币3,017,162,000元)及期间
内已发行加权平均数普通股18,003,635,574股(二零二四年:18,408,301,709股)而计算。
摊薄后每股盈利的计算是基于本期间属于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盈利,并在适用时进行调整以反映可转换债券的
利息,汇兑差额和公允价值变动(见下文)。计算中所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是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所用的该期间已
发行普通股的数量,以及假定在不考虑对价的情况下已发行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所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被视为行
使或转换为普通股。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时,已假设行使本公司根据2024正大天晴股份激励计划授出
的以权益结算的限制性股份,因为该等限制股份的行使价(包括尚未履行服务的公允价值)低于相关股份在未行使期
间的平均市价。对于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每股摊薄盈利金额的计算是基于本期间属于母公司
普通股权益持有者盈利,并在适用时进行调整以反映可转换债券的利息和汇兑差额。
因为将其包括在内会产生反摊薄作用,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间的摊薄后每股收益未假设可转换债券进行
转换。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每股基本和摊薄后盈利的计算基于: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盈利
用于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之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3,388,5911,410,812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1,606,350
3,388,5913,017,162
可转换债券之利息–177
可转换债券-债务部分之汇兑收益–(538)
未计及可转换债券之利息之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者应占利润3,388,5913,016,801
应占盈利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3,388,5911,410,451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1,606,350
3,388,5913,016,801
股票数量
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二五年二零二四年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股票
用于每股基本盈利计算之期间内已发行加权平均数普通股18,003,635,57418,408,301,709
加权平均数普通股之摊薄效应:
-以股权结算之以股份支付之支出22,239,128–
-可转换债券–1,537,032
18,025,874,70218,409,838,741
10. 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
于呈报日,本集团之交易及票据应收账款减去拨备并按发票日计算的账龄分析如下:
二零二五年
六月三十日
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即日至90天7,669,4514,615,375
91天至180天245,290219,314
超逾180天239,339132,871
8,154,0804,967,560
11. 现金及银行结余
二零二五年
六月三十日
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无限制之现金及银行结余3,568,8092,848,231
于三个月内期满之定期存款81,8653,383,292
超逾三个月期满之定期存款7,453,0283,338,061
受限制之现金及银行结余*700–
现金及银行结余11,104,4029,569,584
* 科技项目专项资金
12. 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
于呈报日,本集团之交易及票据应付账款按发票日期计算的账龄分析如下:
二零二五年
六月三十日
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即日至90天1,508,038841,643
91天至180天604,432399,434
超逾180天707,807256,384
2,820,2771,497,461
13. 股本
二零二五年
六月三十日
二零二四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已发行及已缴足股本:
18,760,717,230股普通股每股约0.025港元
(二零二四年:18,791,217,230股普通股每股约0.025港元)413,680414,384
14. 后续事项
董事会宣布于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五日,本公司(透过一间全资附属公司)全资收购礼新医药,与卖方、礼新医药及
Ying Qin Zang订立买卖协议,据此,买方已同意按对价购买而卖方已同意按对价出售礼新医药95.09%股权。于二
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本公司间接持有礼新医药4.91%股权;于交割后,礼新医药将成为本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
司。关于此收购的进一步详情,请参阅本公司于二零二五年七月十五日刊发的公告。
此次收购的对价不超过9.5092亿美元,具体金额将根据上述公告所述的方式予以调整。
15. 比较金额
比较年度损益表已重新列报以与本年度列报一致。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间,总额为人民币223,848,000元
的其他收益已重新列报至财务收入。
企业管治守则
董事认为,本公司于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
治守则》条文,惟偏离守则条文第C.1条有关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独董」)出席本公司股东周年大
会(「股东周年大会」)者除外。一位独董因有其他事务安排未能出席于二零二五年六月十日举行的股
东周年大会。
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及业绩审阅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本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3.10及3.10(A)条的规定,委任
足够人数的独董而其中两位拥有适当的专业资格或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审核委员会由四位独
董组成。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检阅本集团采用的会计原则及实务,并讨论内部监控及财务报告事
宜,包括审阅本公司回顾期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
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内,本公司在联交所已回购共30,500,000股份,总代价(不包
括开支)为约92,624,000港元。回购的股份其后已注销。进一步详情载列如下:
股份回购数目每股份购买代价已付代价
月份最高最低
港元港元港元
一月21,500,0003.002.7962,249,000
四月9,000,0003.423.1930,375,000
于本期间内,根据二零一八股份奖励计划的规则,计划受托人以总代价约24,269,000港元在联交所购
买了共8,000,000股份。
于本期间内,概无任何股份根据二零二四正大天晴股份激励计划由计划受托人在联交所购买。
除上文所披露者外,于本期间内,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本公司的上
市证券。
前瞻性陈述
本公告中所包含的某些陈述可能被视为「前瞻性陈述」,涉及本集团的业务展望、财务表现估算及业
务运营预测。该等前瞻性陈述乃基于董事会及本公司当前的信念、假设及预期以及现有的信息而作
出,因此带有风险及不确定性。实际结果可能与该等前瞻性陈述的预测及预期有重大差异。本公司
概不承担更新本公告所载前瞻性陈述的任何义务。鉴于上述风险及不确定性,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
资者不应过于倚赖该等陈述。
承董事会命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主席
谢其润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于本公告日期,本公司董事会包括六位执行董事,即谢其润女士、谢炳先生、郑翔玲女士、谢承润
先生、谢炘先生及田舟山先生,以及五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陆正飞先生、李大魁先生、鲁红女
士、张鲁夫先生及李国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