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0 归创通桥 公告及通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对本公告的内容概不负责,对其准确

性或完整性亦不发表任何声明,并明确表示,概不对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内容而产生或

因倚赖该等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Zylox-Tonbridg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号:2190)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会(「董事会」)欣然

宣布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为「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

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业绩,连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比较数字。

财务摘要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同比变动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收入481,969365,99031.7%

毛利343,109260,91331.5%

毛利率71.2%71.3%-0.1%

期内溢利121,19968,86576.0%

加:

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10,1719,3069.3%

期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经调整溢利净额

(1)

131,37078,17168.1%

(1) 本公司的期内经调整溢利净额是从期内溢利剔除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开支计算

而得。有关期内经调整溢利净额并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下的计量指标。更多详

情请参阅本公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一节。


业务摘要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继续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生命恒创新,

在产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稳步推进核心能力。

于报告期内,我们实现收入人民币482.0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人民

币366.0百万元增加31.7%。我们介入产品收入的63.3%来自神经血管介入产品

业务,36.7%来自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我们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

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的销售额高速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25.0%,

主要是由于(i)银蛇颅内中间导管系列、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及神经血管

导丝等主要成熟产品的收入大幅增长;(i)在医院大规模集中采购之后,在全

国推出麒麟血流导向装置等相对较新的产品;及(i)我们持续致力于提高产

品在各级医院的渗透率。

于2025年上半年,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于2024年上半年增加

46.2%,主要是由于(i)我们不断努力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医院渗透率及扩大

分销网络,使得成熟的UltraFr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 DCB)、

Octoplus腔静脉滤器、腔静脉滤器抓捕器及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的销

售收入快速增长;及(i)我们相对较新的产品组合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化上市,

包括Phoenix外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及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

统以及Unicorn血管缝合器。


为与我们的战略目标一致,我们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推动有机收入增

长。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121.2百

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6.0%;实现经剔除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调整后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131.4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

年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78.2百万元增长68.1%。

  1. ,以及我们强大的销售及营销能力,继续保

持强劲的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行业挑战,我们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

们的收入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31.7%的增长率,主要得益于我们的产品

组合以及始终如一的优质产品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我们在中国

市场推出了50款产品,巩固了我们在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

行业的领先地位。自2020年底的其中一款主要产品上市以来,在五年不

到的时间内,我们建立了广泛的分销网络,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临床

使用的医疗器械超过1,000,000个。通过我们专业的销售及市场团队,我

们与医生建立深厚且牢固的信任,不断加深我们的临床认可,从而有效

地将我们强大的研发能力转化为商业化的成功。

近五年来,我们凭借著优质的产品组合,在中国打造了一支顶级市场销

售团队。我们的市场销售团队已成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众多重要产品,

透过以临床结果为重点的市场活动,使得我们的产品赢得了中国医生的

强烈认可。这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迅速渗透到临床实践,从批准到广泛

使用,惠及中国各地有需要的患者。

2. 为国际市场的长期增长做好准备

MarketsandMarkets和Grand View Research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外周

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2%-15%;全球神

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5%-20%。这表

明国际市场机遇巨大,而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

布局。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国际业务再创佳绩,实现收入人民币15.7百万

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36.9%,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目前外周

和神经的产品均已经覆盖7个全球TOP 10市场。

目前,我们在27个海外国家╱地区合计销售22款产品,持续深耕欧洲市

场,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开拓巴西、印度、南非

等新兴市场,取得较快增长。我们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讨论,已与

超过60家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这些

合作将使我们能够利用高品质的产品组合及制造专业知识来占领全球更

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在欧洲积极开展CE标志产品上市后的临床跟踪试验,专注

于建立质量认可度,这对证明产品在海外的临床价值、进一步获得欧盟

MDR认证以及持续服务海外患者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该等临床研究,我

们在全球舞台上展示进一步凸显了我们的高品质产品,并增强了我们的

品牌知名度。我们的产品已获得越来越多海外顶尖医院集团的认可与支

持,包含Asklepios、SANA等知名医院集团。

此外,我们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


  1. ,加强我们的产品管线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完善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的产品组合,同时不断寻

求创新解决方案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及综

合技术平台,我们在2025年上半年在多个关键创新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

展:

— Mamoth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

我们的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目前是国

内唯一12F-18F大口径抽吸导管,具有独家的喇叭口设计和高抽吸效

率,采用手柄负压控制,操作安全便捷。数据显示,中国深静脉血

栓发病数预计将从2019年的150万例增至2030年的330万例,其中近

50%为发生在下肢近端深静脉系统的血栓,血栓负荷高。预计将于

2025年三季度获批并商业化。

— 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定向旋切导引导管系列

Pantheris导管配合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

款具备实时成像功能的定向动脉粥样硬化切除的治疗器械。证据显

示,血管减容装置与DCB的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血管

减容装置可以与我们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治疗的多个产品,包括药物

涂药球囊、高压球囊,及多个动脉支架搭配使用,实现综合的治疗

方案。而LightBox 3 OCT提供实时的图像引擎,使医生在动脉斑块切

除术或者CTO开通手术中,看到动脉内部组织,更好地辅助术者完

成精准的旋切手术。同时,我们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该产品

的实时成像分析,提高治疗精准度以及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该产

品系列预计将于2025年获批并商业化。


— 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

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作为针对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创新器械,

融合弹簧圈与血流导向装置优势,以镍钛合金网状球体设计实现微

创高效治疗,且无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分叉部动脉瘤占颅内动脉

瘤40%~60%,治疗极具挑战性。同类产品国内属于蓝海市场,目前

只有一款外资产品获批。预期最快于2027年获批并商业化。

4. 继续专注于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于2025年上半年,尽管我们在研发和人才方面持续投入,但仍录得溢利

净额人民币121.2百万元。

随著我们不断完善全面产品组合战略,我们的产品组合优势日益壮大。

尽管正在进行集采,我们的毛利率仍保持相对稳定,于2025年上半年保

持在71.2%。稳定的毛利率归因于我们持续优化生产及供应链,包括提

高自动化程度、提升良品率以及加强产能利用率。

我们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随著我们强化团队和销售网络

而有所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的21.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7%。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

年的人民币101.5百万元增加19.7%。研发开支增加主要是由于我们有更

多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我们亦在产品管线中增加更多创新产品。总体而

言,该等因素使我们的研发开支与过往相比有所增加。


中期业绩

中期简明综合全面收益表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收入4481,969365,990

销售成本(138,860)(105,077)

毛利343,109260,913

销售及分销开支(85,301)(79,982)

行政开支(55,906)(43,591)

研发开支(121,596)(101,542)

其他收入20,89610,642

其他开支(605)(614)

其他亏损净额(6,234)(9,211)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283)(16)

财务收入净额27,11933,364

使用权益法入账的应占一间联营公司亏损

净额—(1,098)

除所得税前溢利121,19968,865

所得税开支5—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及

全面收益总额121,19968,865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

每股基本盈利(每股人民币元)6(a)0.380.21

每股摊薄盈利(每股人民币元)6(b)0.370.21


中期简明综合资产负债表

于2025年6月30日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资产

非流动资产

物业、厂房及设备632,964628,253

使用权资产37,12637,251

无形资产30,32828,010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717,0693,305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117,793104,835

定期存款798,2501,121,861

非流动资产总额1,633,5301,923,515

流动资产

存货196,968205,476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748,77239,140

贸易应收款项82,3841,539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40,00060,539

定期存款1,109,883804,24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65,095418,108

流动资产总额1,863,1021,529,045

资产总额3,496,6323,452,560

权益及负债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

股本330,182330,182

股份溢价2,147,7822,090,531

其他储备629,580715,713

库存股份(107,157)(100,699)

保留盈利154,27665,277

权益总额3,154,6633,101,004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附注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负债

非流动负债

递延收入16,83715,885

租赁负债2,1041,502

非流动负债总额18,94117,387

流动负债

借款79,00087,000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9200,116217,498

合约负债428,27516,860

租赁负债2,0162,404

其他流动负债13,62110,407

流动负债总额323,028334,169

负债总额341,969351,556

权益及负债总额3,496,6323,452,560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附注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1 一般资料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或「归创通桥医疗」)是一家

于2012年11月6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注册成立的有

限公司。本公司股份于2021年7月5日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

主板上市。

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为「本集团」)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为患者及医生

提供涵盖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及神经血管介入器械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

除另有说明外,本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以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呈列。本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已于2025年8月19日由董事会批准刊发。

2 编制基准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已按照《国际会计

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应与根据《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第622章的披露要求进行编制的本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一并阅读。简明综合财务

资料已按照历史成本法进行编制,并通过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重新估值进行修改。

3 会计政策

采纳的会计政策与过往财政年度及相应中期报告期间所采纳者一致,惟

采纳下文所载的新准则及经修订准则除外。


(a) 本集团已采纳的新准则及经修订准则

本集团已于2025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应用下列准则及修

订本:

‧ 缺乏可兑换性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

上述修订本对过往期间或当前期间已确认金额并无造成任何重大影响。

(b) 尚未采纳的新准则、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及诠释

若干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准则(修订本)已颁布,但并无于截至2025年

6月30日的报告期间强制生效,亦未被本集团提前采纳,具体如下:

新准则、修订本

于以下日期或

之后开始的

年度期间生效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

(修订本)

金融工具的分类及计量(修订本)2026年1月1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

(修订本)

涉及依赖自然能源生产电力的合约2026年1月1日

年度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的年

度改进 — 第11卷

2026年1月1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无公众问责性的附属公司:披露2027年1月1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呈列及披露财务报表2027年1月1日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

《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修

订本)

投资者与其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之

间出售资产或注资

待定


4 分部及收入资料

(a) 分部及主要活动的描述

本公司管理层根据主要经营决策者(「主要经营决策者」)所审阅的报

告厘定经营分部。主要经营决策者已获确定为本公司执行董事,负责

分配资源及评估经营分部表现。在此基础上,本集团已厘定于截至

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仅有一个经营分部,即神经

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销售。

(b) 各类收入的金额如下: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于某一时间点

— 商品销售收入480,872364,145

— 其他1,0971,845

481,969365,990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商品销售收入

—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304,463243,510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176,409120,635

480,872364,145


(c) 本集团确认下列与客户合约有关的负债: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合约负债28,27516,860

合约负债指来自客户的垫款且在转让商品前收取付款时予以确认。

管理层预期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分配予未履行合约的交

易金额将于一年内确认为收入。

(d) 计入期初合约负债结余的已确认收入: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商品销售收入16,86019,922

(e) 地理资料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中国466,246354,505

其他15,72311,485

481,969365,990

上述地理资料乃基于客户所在的位置。


5 所得税开支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即期所得税开支—

递延所得税开支—

本集团主要适用税项及税率如下:

(i) 中国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企业所得税

法》」),本集团须按应课税收入的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惟本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通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桥医疗科技」)除外。

本公司及通桥医疗科技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其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符合资格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

税。

根据中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并自2021年起生效的相关法律法规,生产

企业有权要求将其已产生的200%研发开支列作可扣税开支。

税项亏损一般将于五年内到期。根据有关延长高新技术企业的税项

亏损到期日的相关规定,本公司及通桥医疗科技未动用税项亏损的

到期日由五年延长至十年。

(i) 香港

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的香港利得税率为8.25%及任何超出部

分的应课税溢利的税率为16.5%。由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

无估计应课税溢利须缴纳香港利得税,故并无就香港利得税作出拨备。

根据香港税务法例及法规,税项亏损将永久结转及用于抵扣所得税(无

到期日)。


由于未来利润流的不可预测性,并无就税项亏损及暂时性差异确认

递延税项资产。

6 每股盈利

(a) 每股基本盈利

每股基本盈利乃以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本集团溢利除以截至2025年

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不包括库存股份)的加权平均数计算

得出。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千元)121,19968,865

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按千股计)319,676324,078

每股基本盈利(每股人民币元)0.380.21

(b) 每股摊薄盈利

每股摊薄盈利乃在假设所有摊薄潜在普通股转换的情况下,经调整

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得出。

本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及H股计划授予的购股权及奖

励股份对每股盈利具有潜在摊薄影响。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

计划及H股计划项下尚未行使股份所附带认购权之货币价值进行计算,

以厘定按公允价值(厘定为本公司股份之平均市价)收购之股份数目。

上述计算所得股份数目与假设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及H股计划

项下尚未行使股份归属而发行的股份数目进行比较。


截至2025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摊薄盈利计算如下: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

2025年2024年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千元)121,19968,865

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按千股计)319,676324,078

就股份奖励作出的调整(按千股计)5,6533,555

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按千股计)325,329327,633

每股摊薄盈利(每股人民币元)0.370.21


7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流动资产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计入非流动资产

预付款项: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预付款项6,2242,971

购买无形资产的预付款项10,295—

其他应收款项:

租赁按金550334

合计17,0693,305

计入流动资产

预付款项:

购买商品的预付款项14,72718,266

购买服务的预付款项7,5075,150

其他应收款项:

行使股份奖励相关应收款项9,6911,849

租金相关应收款项2,0901,962

工业用地项目履约担保及租赁按金6381,180

其他3,9651,280

减:亏损拨备(365)(90)

其他:

可回收增值税10,5199,543

合计48,77239,140


8 贸易应收款项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客户合约贸易应收款项2,4061,553

减:亏损拨备(22)(14)

2,3841,539

(a) 本集团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之简化方法计量预期信用损失,

对所有贸易应收款项使用存续期预期亏损拨备。

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根据发票日期的贸易应收款项账

龄分析如下: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不超过3个月2,4061,553

本集团贸易应收款项的账面值以人民币计值,且与其公允价值相若。

于报告日期面临的最高信用风险为上述贸易应收款项的账面值。

于2025年6月30日,就贸易应收款项总额计提拨备人民币22,000元(2024

年12月31日:人民币14,000元)。


9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贸易应付款项(a)48,60659,045

应付员工资及福利68,81367,383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61,25774,911

应计税项(所得税除外)11,5684,679

应付服务供应商款项8,29010,324

其他1,5821,156

200,116217,498

(a) 于各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发票日期的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分析如下:

于2025年

6月30日

于2024年

12月31日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经审核)

1年内48,60659,045

10 股息

根据董事会于2025年4月25日通过并经本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举行的股东

周年大会上批准的决议案,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

息每股人民币0.10元(2023年:无)。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已

派付有关股息人民币32,200,000元。

董事会于截至2025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派付或宣派任何中期股息。


管理层讨论及分析

I. 业务回顾

概览

我们是中国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的领导者。作为一家以自主研发及

制造能力、专有技术平台及商业化能力为支撑的综合医疗器械公司,我们为中

国及海外的医生和患者提供治疗及应对神经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我

们致力于为所有患者(无论其种族、年龄及经济状况)提供可获得的医疗器械

及服务。

业务摘要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继续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为生命恒创新,在

产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稳步推进核心能力。

于报告期内,我们实现收入人民币482.0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人民币

366.0百万元增加31.7%。我们介入产品收入的63.3%来自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

36.7%来自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我们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神经血管

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的销售额高速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25.0%,

主要是由于(i)银蛇颅内中间导管系列、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及神经血管导

丝等主要成熟产品的收入大幅增长;(i)在医院大规模集中采购之后,在全国

推出麒麟血流导向装置等相对较新的产品;及(i)我们持续致力于提高产品在

各级医院的渗透率。


于2025年上半年,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于2024年上半年增加46.2%,

主要是由于(i)我们不断努力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医院渗透率及扩大分销网络,

使得成熟的UltraFr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 DCB)、Octoplus腔静脉

滤器、腔静脉滤器抓捕器及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的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及(i)我们相对较新的产品组合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化上市,包括Phoenix外周可

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及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以及Unicorn血管

缝合器。

为与我们的战略目标一致,我们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推动有机收入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121.2百万元,

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76.0%;实现经剔除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开支调整后

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131.4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非《国

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人民币78.2百万元增长68.1%。

  1. ,以及我们强大的销售及营销能力,继续保持

强劲的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行业挑战,我们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

的收入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31.7%的增长率,主要得益于我们的产品组

合以及始终如一的优质产品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

推出了50款产品,巩固了我们在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

领先地位。自2020年底的其中一款主要产品上市以来,在五年不到的时间

内,我们建立了广泛的分销网络,覆盖超过3,000家医院,临床使用的医疗

器械超过1,000,000个。通过我们专业的销售及市场团队,我们与医生建立

深厚且牢固的信任,不断加深我们的临床认可,从而有效地将我们强大的

研发能力转化为商业化的成功。

近五年来,我们凭借著优质的产品组合,在中国打造了一支顶级市场销售

团队。我们的市场销售团队已成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众多重要产品,透过

以临床结果为重点的市场活动,使得我们的产品赢得了中国医生的强烈

认可。这使得我们的产品能够迅速渗透到临床实践,从批准到广泛使用,

惠及中国各地有需要的患者。


2. 为国际市场的长期增长做好准备

MarketsandMarkets和Grand View Research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外周介

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2%-15%;全球神经

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约15%-20%。这表明国

际市场机遇巨大,而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国际业务再创佳绩,实现收入人民币15.7百万元,

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36.9%,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目前外周和神

经的产品均已经覆盖7个全球TOP 10市场。

目前,我们在27个海外国家╱地区合计销售22款产品,持续深耕欧洲市场,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

市场,取得较快增长。我们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讨论,已与超过60家

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这些合作将使我

们能够利用高品质的产品组合及制造专业知识来占领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在欧洲积极开展CE标志产品上市后的临床跟踪试验,专注于建

立质量认可度,这对证明产品在海外的临床价值、进一步获得欧盟MDR

认证以及持续服务海外患者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该等临床研究,我们在全

球舞台上展示进一步凸显了我们的高品质产品,并增强了我们的品牌知

名度。我们的产品已获得越来越多海外顶尖医院集团的认可与支持,包含

Asklepios、SANA等知名医院集团。

此外,我们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


  1. ,加强我们的产品管线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完善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的产品组合,同时不断寻求

创新解决方案来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及综合

技术平台,我们在2025年上半年在多个关键创新项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 Mamoth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

我们的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目前是国

内唯一12F-18F大口径抽吸导管,具有独家的喇叭口设计和高抽吸效

率,采用手柄负压控制,操作安全便捷。数据显示,中国深静脉血栓

发病数预计将从2019年的150万例增至2030年的330万例,其中近50%

为发生在下肢近端深静脉系统的血栓,血栓负荷高。预计将于2025年

三季度获批并商业化。

— 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定向旋切导引导管系列

Pantheris导管配合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款

具备实时成像功能的定向动脉粥样硬化切除的治疗器械。证据显示,

血管减容装置与DCB的联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减容装

置可以与我们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治疗的多个产品,包括药物涂药球

囊、高压球囊,及多个动脉支架搭配使用,实现综合的治疗方案。而

LightBox 3 OCT提供实时的图像引擎,使医生在动脉斑块切除术或者

CTO开通手术中,看到动脉内部组织,更好地辅助术者完成精准的旋

切手术。同时,我们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该产品的实时成像分

析,提高治疗精准度以及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该产品系列预计将于

2025年获批并商业化。


— 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

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作为针对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创新器械,

融合弹簧圈与血流导向装置优势,以镍钛合金网状球体设计实现微

创高效治疗,且无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分叉部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

40%~60%,治疗极具挑战性。同类产品国内属于蓝海市场,目前只有

一款外资产品获批。预期最快于2027年获批并商业化。

4. 继续专注于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于2025年上半年,尽管我们在研发和人才方面持续投入,但仍录得溢利净

额人民币121.2百万元。

随著我们不断完善全面产品组合战略,我们的产品组合优势日益壮大。尽

管正在进行集采,我们的毛利率仍保持相对稳定,于2025年上半年保持在

71.2%。稳定的毛利率归因于我们持续优化生产及供应链,包括提高自动

化程度、提升良品率以及加强产能利用率。

我们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随著我们强化团队和销售网络

而有所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的21.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7%。

于2025年上半年,我们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

的人民币101.5百万元增加19.7%。研发开支增加主要是由于我们有更多产

品进入市场,同时我们亦在产品管线中增加更多创新产品。总体而言,该

等因素使我们的研发开支与过往相比有所增加。


‧ 白驹颅内PTA球囊扩张导管(Rx) 颅内狭窄 ‧ 狭窄支架微导管 ‧ 颅内PTA球囊扩张导管(Rx)二代‧ 颅内支架
‧ 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 ‧ 机械可解脱弹簧圈 颅内出血性 ‧ 麒麟血流导向装置 卒中 ‧ 麒麟二代血流导向装置 ‧ 弹簧圈微导管 ‧ 血流导向装置微导管‧ 自膨式颅内支架 (辅助栓塞支架)‧ 液体栓塞剂 ‧ 涂层血流导向装 置
‧ 取栓支架微导管 ‧ 银蛇DA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 银蛇颅内支撑导管 颅内通路 ‧ 北斗SS神经血管导丝 ‧ 远端通路导管 ‧ 玄武导管鞘 ‧ 银蛇桡动脉入路远端支撑导管‧ 可调弯微导管
‧ 颈动脉支架

我们的产品及产品管线

作为中国开发微创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顶尖介入医疗器械公司,我们已建立

包括神经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全面产品组合。截至本公告日期,我

们已战略布局共73款产品及候选产品。截至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共有50款产品

在中国商业化上市,于欧洲经济区内共有八款产品获得CE标志,五款产品于

阿联酋(UAE)地区获批,以及多款产品分别在包括德国、英国等海外国家获得

上市批准。

下表载列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的商业化产品及候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商

业化上市年份:

中国市场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血管闭合装置器械产品组合

细分类别已商业化上市

重点产品-预期商业化上市年份


‧ 膝下PTA药物洗脱 球囊导管 ‧ Pantheris OCT引导 外周血管斑块旋切 导引导管系列 ‧ LightBox 3 OCT成像 控制台‧ Tigereye ST OCT引 导外周血管慢性完 全闭塞开通导管 ‧ 冲击波球囊系统 ‧ 锯齿切割球囊 ‧ 特殊球囊‧ 外周球扩覆膜支架 系统 ‧ 外周点状支架系统
‧ 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 ‧ Swan RFI射频闭合发生器 ‧ Octoplus腔静脉滤器 ‧ 腔静脉滤器抓捕器 静脉 ‧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 ‧ ZENFLOW Tiger大直径PTA球囊扩张导管 ‧ Whale外周血管灌注导管 ‧ Eagle血栓抽吸系统‧ Mammoth 大腔外周血栓抽吸 导管‧ 血栓清除装置
‧ ZENFLOW HP 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 血透通路 ‧ ZENFLOW HP 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二代‧ 超高压球囊
‧ 外周完全可控带纤 维毛弹簧圈栓塞系 统

细分类别已商业化上市

重点产品-预期商业化上市年份


我们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申请注册超过31款产品,而下表载列截至本公告

日期我们在海外市场获批的产品:

海外市场产品组合

产品获批地区

神经血管介入

蛟龙取栓支架欧盟、英国、土耳其、南非、阿根廷

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欧盟、英国、土耳其、南非、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台湾

蛟龙取栓支架微导管欧盟、英国、南非、阿根廷、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

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厄瓜多尔、台湾

凤弹簧圈微导管厄瓜多尔

麒麟血流导向装置厄瓜多尔

锦鲤医用负压吸引器哈萨克斯坦

麒麟颅内微导管厄瓜多尔

外周血管介入

ZENFluxion药物洗脱外周球囊扩张导管欧盟、土耳其、阿根廷、英国、阿联酋(UAE)、乌克兰

ZENFlow PTA球囊扩张导管欧盟、土耳其、阿根廷、英国、UAE、阿塞拜疆

ZENFlow HP 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欧盟、土耳其、阿根廷、英国、UAE

ZENFlex外周血管支架系统欧盟、土耳其、阿根廷、英国、UAE、阿塞拜疆、乌克兰

ZENFLEX Pro药物洗脱外周血管支架系统欧盟、阿根廷、英国、UAE、土耳其、乌克兰、南非

ZENFlow Tiger大直径PTA球囊扩张导管巴西

ZENFLOW PTA I 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巴西、乌克兰、沙特阿拉伯

ZENFLOW HP I PTA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巴西、乌克兰、沙特阿拉伯

Unicorn血管缝合器印度尼西亚

Phoenix 外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厄瓜多尔

我们的神经血管介入产品

我们目前的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组合涵盖五大类别(即颅内缺血性卒中、颅内狭

窄、颅内出血性卒中、颅内通路及颈动脉狭窄)的全套产品。截至本公告日期,

我们有26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我们预期于2027年底前将有

额外八款神经血管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已经上市产品

颅内缺血性卒中治疗

在缺血性神经血管疾病领域,尤其是颅内缺血性卒中,我们提供了七款产

品,其中,我们成功推出了蛟龙颅内取栓支架(CRD)、银蛇颅内支持导管及

球囊导引导管(BGC),作为医生提供的完整三件套解决方案。我们正积极

推广BADAS取栓术式,BADAS指BAlon guide with large bore Distal aces

catheter with Dual Aspiration with Stent-retriever as Standard aproach的英文首字母缩

写。

蛟龙取栓支架(蛟龙CRD)

我们透过推广整体三件套解决方案及BADAS取栓术式,提升蛟龙CRD的应用。

全显影取栓支架(蛟龙CRD二代)

此第二代取栓支架配有更多的规格,为医生在处理不同直径的堵塞血管及不

同尺寸的血栓时提供更多选择。

颅内出血性卒中治疗

在颅内出血性卒中领域,我们提供了十款产品,其中,我们推出了凤颅内动脉

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弹簧圈及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三款治疗类产品。

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

我们的凤弹簧圈格外柔软,令动脉瘤壁承受最低限度的压力,从而降低动脉瘤

破裂或其他伤口的风险。凭借我们独特的机械解脱机制,我们的颅内动脉瘤栓

塞弹簧圈更容易从推送装置中分离动脉瘤。

机械解脱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二代)

我们已升级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以提升其成篮性能。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

圈二代具备更多的规格及尺寸,为医生在处理不同大小的颅内动脉瘤时提供

更多选择。


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一代和二代)

麒麟血流导向装置为全显影的远端闭合密网支架,采用镍钛包裹铂金材料,实

现通体显影,同时远端采用闭合式设计。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其术中贴

壁性、显影性更好,从而提高术中操作的可见性和安全性;同时产品规格更齐

全,可以满足临床中不同病变的治疗需求。目前,我们已经拓展了产品的适应

症范围,麒麟二代血流导向装置已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我们正在

加快两款产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球囊封堵止血器

球囊封堵止血器是一种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封堵止血的产品,采用

独特的球囊科技,可实现术中临时止血,减少出血量,并通过球囊导管实现精

准定位,减少血管刺激。该产品还采用全新的插塞材质,头端主动黏附血管壁,

实现更快止血。拥有全尺寸产品型号,能够实现经股动脉手术全场景应用。

这是公司血管闭合业务获批上市的第二款产品,该产品有望与Unicorn血管缝

合器形成组合,进一步丰富公司血管闭合业务产品矩阵,为临床带来更全面及

高效的解决方案。

未来重点产品

辅助栓塞支架(自膨式颅内支架)

辅助栓塞支架常与弹簧圈联合使用进行颅内复杂动脉瘤和宽颈动脉瘤的手术

治疗。临床上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或者逃逸导致血栓

塞事件时有发生,使用辅助栓塞支架治疗可获得长期的较高的栓塞成功率并

降低复发率。

我们的支架通体显影,镍钛包裹铂金,每根丝都显影,近、远端各三个显影点,

术者更好判断支架打开状态。股数多样化,收放轻巧,非常容易打开和贴壁,

确保在不同血管顺利打开释放。不同规格采用不同编织股数,在不同血管打开

释放更加顺畅;近、远端喇叭口设计,能够保持良好贴壁;超弹性镍钛选材,

更能顺应迂曲血管;推送顺滑,可以到达更远端血管,输送系统上具有释放显


影点和回收显影点,微导管远端点不超过回收显影点,支架系统释放80%左右,

可再次回收。具备多种长度规格,可适用更多病变情况,可兼容更多适应症,

拥有较高的金属覆盖率,可保持侧支通畅。

该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该产品在临床入组中获得医生一致好评,

我们预期最快于2025年推出。

我们的辅助栓塞支架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载药自膨颅内支架

载药自膨颅内支架适用于颅内狭窄疾病,能有效改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狭

窄患者的长期预后,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增加安

全性。

我们的支架药物性能极优,采用合适载药量设计,可以在适当维持有效组织药

物浓度的同时,减小组织细胞毒性,减少血栓的形成。支架采取独特的网格和

支架筋设计,使得支架受力应变分布均匀,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力,贴

壁良好。支架为闭环设计,释放90%亦可完全回收,可操作性更强,稳定的金

属覆盖率,可以保证支架精准释放,和侧支血管畅通。输送系统多段硬度分布,

兼顾支撑性和柔顺性,具有更高的传送比。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30%-50%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与颅内狭窄有关,

2019年中国颅内狭窄患者数量1,73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790万例。

颅内狭窄治疗仍有较大的临床需求,目前未有已商业化的载药自膨颅内支架,

我们的产品已启动临床实验,我们预期最快于2027年推出。


我们的载药自膨颅内支架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

我们的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是一种针对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创新器械,

其堪称弹簧圈与血流导向装置的优势结合体,已成为当前国际公认操作最简洁、

术后最安全的瘤内治疗选择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分叉部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40%–60%。其病变位

于多血管汇合处,更容易形成宽颈形态。该位置有高速血流持续冲击瘤壁,血

流冲击力分布不均且血流导向复杂,增加动脉瘤破裂可能性。该部位的治疗被

广泛公认为神经介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无论当前外科夹闭或是传

统介入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存在挑战。

我们的产品是由镍钛合金编织成的网状球体,专为分叉部动脉瘤解剖特点设计。

其植入动脉瘤后,会自动膨胀,通过局部填塞和血流扰动,减少动脉瘤内颈部

的血流进入,既能诱发瘤腔内血栓形成,又能促进瘤颈内皮化以实现痊愈。同

时,该装置不需要支架辅助,微创高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既可达到干扰瘤腔

内血流动力学的目的,又不影响载瘤动脉及周围正常分支血管。手术更安全,

时间显著缩短、效果明确,且术后管理简单,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

一步减轻了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同类产品国内属于蓝海市场,目前只有一款外资产品获批。该治疗方式在国外

已经非常成熟,约覆盖10%-30%的动脉瘤介入治疗,国内潜力巨大。该产品的

临床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中,目前已获得的中期随访数据比较理想,完全达到临

床预期。我们预期最快于2027年推出。

我们的自膨式动脉瘤内栓塞器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我们的外周血管介入产品

我们拥有全面的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组合,涵盖支架、球囊、导管和滤器等。目

前我们已经成为在外周动脉和静脉领域,产品组合最全面、最具有竞争力的国

产血管介入器械平台公司之一。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在中国有24款外周血管

介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我们预期于2027年底前将有额外13款外周血管介

入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已经上市产品

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

— UltraFr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 DCB)

UltraFre DCB适用于股动脉和腘动脉(膝下内侧动脉除外)狭窄或闭塞疾病。

自从2020年11月推出以来,我们主要于中国进行商业化。我们亦于2020年

10月取得CE标志并于2021年下半年在欧洲商业化UltraFre DCB。

— UberVana(DCB二代)

我们通过增加灵活性以获得更好的通过、导航和扩张性能,持续完善DCB

的性能。UberVana在我们的药物涂层平台上开发及生产。利用我们独特的

涂层工序及技术,我们进一步优化球囊表面紫杉醇药物晶体的吸附及相

关理化性质,使纯紫杉醇药物微量储存更高效、更准确地输送至靶病变部

位。该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DCB治疗的中长期疗效。

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约20%,并已在CE及

德国、英国、意大利、阿联酋(UAE)等十多个国家╱地区注册获批。此外,

我们继续努力扩展UltraFre DCB的适应症范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膝下

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的注册资料递交工作。


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

该产品创新性地设计成更小外径的6F的消融导管,治疗过程中可以一键释放,

操作简单,5秒内导管温度迅速升至可控的120摄氏度,20秒就可以完成一个消

融治疗的周期,可实现高效且有效的血管闭合。

Octoplus腔静脉滤器

该产品拥有创新的结构设计,具有出色的腔静脉即刻贴壁性能和卓越的自主

平衡能力,滤器释放更精准、长期拦截血栓更高效。同时Octoplus腔静脉滤器

能够降低患者肺栓塞(PE)风险,给予溶栓治疗更长的窗口期,提高深静脉血栓

(DVT)的治愈率。

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

该产品采用斜口设计、锥形渐变、集成结构三大设计,可提供卓越的贴壁性和

渐变的慢性扩张力,从而提高临床表现。近端斜口,避免干扰对侧血流,降低

血栓形成的风险。锥形渐变,更符合髂静脉至股静脉的自然变径,以达到卓越

的贴壁性和渐变的慢性扩张力,激光雕刻一体成型,定位更精准,避免植入后

短缩和移位。另外,许多产品功能可确保操作便捷。近心端闭环结构提供强大

的支撑力,远心端开环结构则提供优异的顺应性。此外,标记系统清晰可辨,

近心端4枚显影点,支架近端有防位移锁扣,确保支架完全释放前无位移,人

体工程学释放手柄,可实现回收和重复定位。我们正在加快该产品在中国的商

业化进程。

Unicorn血管缝合器

血管缝合器适用于接受诊断或者介入导管插入术的患者,在术后缝合股总动

脉穿刺部位,特别血管成形术、主动脉腔内治疗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等

术后,可有效简化和加速血管闭合过程,减少手术时间,同时提高手术的安全

性和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产品内部预装有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线,


并预先形成渔夫结构。通过内置穿刺针激发突破血管壁,将针帽套筒中的缝

线引出,利用渔夫结受力收紧的特性,实现穿刺点的缝合止血。

我们的Unicorn手柄和推杆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更方便术者单手握持发力。产

品具备高强度不锈钢穿刺针,提高穿透血管壁的成功率;产品内部预装3-0聚

丙烯缝线且预先绕制渔夫结,穿针和打结一次完成。远端导管为锥形软管,减

少阻力,防止划伤血管;亲水涂层鞘管,减少鞘管推送阻力。我们的Unicorn缝

合范围扩大为5F-22F,可以兼容8F以上的大口径缝合,有望满足尚未满足的临

床需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血管闭合手术数量由2015年的10.75万台增至

2019年的27.43万台,预计2030年进一步增至378.21万台。Unicorn是首款国产自

主研发的血管缝合器,打破进口品牌在血管穿刺点缝合解决方案的市场垄断

地位,让更多患者可以享受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创新医疗技术。我们正在加快该

产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Eagle血栓抽吸系统

该系统用于抽吸外周血管内的血栓,其包含Eagle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包含分离

器)、EagleEye血栓抽吸延长管及EagleNest血栓抽吸负压吸引泵三款产品。

血栓抽吸导管抗折易推送,使抽吸更高效,分离器采用流线型设计,可有效移

除堵管血栓。此外,血栓抽吸延长管采用国内首个为外周血栓清除设计的智

能算法控制单元,通过实时监测抽吸导管,控制血量。血栓抽吸负压吸引泵则

小巧便捷,一键开关。整套系统能够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抽吸体验。该系统于

2025年1月全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我们正在加快该系统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未来重点产品

OCT引导斑块旋切及CTO(慢性完全闭塞)系列

于2024年3月,我们与Avinger Inc.订立一系列许可及投资协议。Avinger为一家美

国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并为独立于本公司的第三方。Avinger Inc.向我们许可一

系列颠覆性旗舰产品为(i) Pantheris(已获批在美国用于治疗外周血管动脉粥样

硬化疾病及ISR);(i) Tigereye ST系列(已获批在美国用于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

塞开通;及(i) LightBox 3(OCT成像控制台)。我们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

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创新通道),预计将于2025年底推出Pantheris系

列和LightBox 3。

同时,随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通过智能实时成像分析增强我

们的斑块旋切产品。AI增强功能将可自动识别血管壁结构及斑块,同时划定病

变边界并量化狭窄程度。通过标准化分析及减少OCT学习曲线,我们提高了治

疗的精准度。对于复杂病变,通过OCT成像与患者病史相结合,该产品将能推

荐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及指引,从而提高疗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穿孔或夹层

等风险。此外,我们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亦能实时监控血管破裂或出血等

术中风险,提供早期预警和即时手术支持。

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定向旋切导引导管系列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PAD患者已达4,950万例,预计到2030年

将达到6,230万例。其中下肢动脉疾病约占所有PAD病例的80%。临床认为,血

管减容装置的应用可以清理管腔内增生内膜及斑块,使管腔弹性得到恢复,为

介入治疗提供良好的血管基础,从而获得长期疗效。

Pantheris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款具备实时成像功能的定向动脉粥样硬化切除

的治疗器械,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瞄(OCT),利用光线提供三维视觉引导,医

生可以看到实时的血管内图像,操作便捷,精准控制切割方向,有助于更高效

地导航并彻底清除斑块,保留PAD患者的自然血管结构,减少对动脉的损伤及

其他重大不良事件(MAE)的风险。并且,基于图像引导的特性,Pantheris还获得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斑块切除,将扩展旋切类装

置的临床适用性,使更多患者收益。通过IDE临床研究VISION Study、INSIGHT

Study, Pantheris都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血管减容效果和安全性。

证据显示,血管减容装置与DCB的联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的结

合不仅可以优化管腔的即刻开通效果,还能利用DCB的局部药物作用降低再狭

窄的风险,实现更持久的血管通畅率。血管减容装置亦能与我们外周动脉血管

疾病治疗的多个产品搭配使用,实现协同效应。该产品于2024年9月获得国家

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创新通道)。

我们的Pantheris 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定向旋切导引导管系列最终未必能成

功开发及上市。

OCT引导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开通导引导管系列

Tigereye ST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款具备实时成像功能的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

塞开通(CTO)的治疗器械。具有高清、实时的血管内成像和新型远端尖端设计,

能够穿越更长、更复杂的病变,并且设备功能使图像解读更加容易,能够提供

增强的成像质量、更高的旋转速度和精确的用户控制。术者在OCT图像的引导

下,能够轻易分辨器械在血管内的位置,显著提升在血管真腔内开通病变的可

能性,为后续治疗器械的选择保留多种可能性。增强了CTO手术的可预测性和

安全性,为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产品于2024年11月获得国

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创新通道)。

我们的Tigereye ST引导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开通导引导管系列最终未必能成

功开发及上市。

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

我们的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和Patheris和Tigereye ST系列联合使用,提供了

机载图像引导系统,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瞄(OCT)发射光波,进入血管壁,接

受回波能量形成重建图像,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使医生有史以来第一次能

够在动脉斑块切除术或者CTO开通手术中,能够看到动脉内部,实时成像可更

好地辅助术者完成精准的旋切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高分辨率的血管内OCT图像会实时显示在的LightBox控制台,

以指导治疗。而医生在使用市面上其他设备治疗复杂的动脉疾病时,必须完全

依靠X光图像和触觉反馈来指导他们的干预。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引导他们的设

备和治疗PAD病变,以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结果,在手术过程中采纳OCT成像技

术的同时,医生与患者亦能从减少萤光透视的使用中获益,从而保护自己。

我们的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外周点状支架系统

外周点状支架是一种创新的外周血管支架,适用于股腘动脉经皮球囊扩张成

型后的夹层。目前在中国市场还未有商业化产品。作为外周介入的核心产品,

血管内支架的植入可提供良好的血管重塑效果,但无法避免远期支架内再狭

窄或闭塞,临床上长段支架植入的弊端已被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这一临床痛点,

点状支架应运而生,有望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支架植入后随著时间推移逐渐

出现的支架断裂及再狭窄问题。

随著中国人群老龄化的加剧,下肢动脉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约有4,000万患者。

近年来创新介入器材的诞生,大都为解决下肢动脉介入的巨大市场需求。随著

介入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腔内治疗的复杂病变越来越多,长支架的植入也已经

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线选择,然而伴随而来的支架断裂及再狭窄的问题也随之

大幅增加。有国外学者提出了「leave nothing behind」理念,即介入无植入,这个

概念很理想,但对于复杂下肢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难以实现。为了尽可能地减

少血管内植入支架,最新提出了「点状」支架植入概念。通过在血管内关健位点

植入一个或多个短小支架,无需覆盖病变全程,也可以解决病变血管腔内治疗

过程中的夹层、残余狭窄和弹性回缩的问题,获得与传统长支架相当甚至更好

的长期通畅效果。

我们自主研发的外周点状支架系统,为一组多枚点状支架构成,预装在外径非

常细的输送系统中。每枚点状支架,采用短支架长度双层开环结构设计,一端

具有防前跳卡扣,中心具有多个显影标记。采用优化的径向支撑力设计,可应

用于广泛的血管尺寸和不同的解剖结构,支架对血管的刺激更小,降低血管内

膜增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手术中,医生可清晰定位每一枚支架,按手术要求,


精确释放在需要进行支架修复的病变部位,从而实现单点病变的精准治疗,避

免覆盖部分健康组织,降低支架内狭窄和断裂的风险。该产品的临床试验正在

顺利进行中,目前已获得的中期随访数据比较理想,完全达到临床预期。

我们的外周点状支架系统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外周球扩覆膜支架系统

外周球扩覆膜支架是一种创新的血管腔内治疗产品。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髂总

动脉和髂外动脉的狭窄和╱或闭塞性病变的治疗。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仅有两

款进口产品商业化。

我们采用全新自主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临床诊疗的需要,采用比进口产品不

锈钢材质性能更优的钴铬合金管材制作支架主体,采用高扩张比的ePTFE覆膜

和先进工艺技术,确保支架植入人体后的长期安全性。采用我们自主研发、已

获市场广泛好评的球囊平台。支架具有小输送外径、精确扩张性能、防支架脱

落的特殊设计,有多种直径尺寸,能够适用于更多复杂病变。

相较于临床主流应用的自膨式血管支架,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具有许多优点。

包括可实现精准的支架定位能力,精确的支架扩张直径控制,以及超强的支架

后扩张能力,可以将支架塑形为不等径的特殊形态,以更好地适应髂动脉部位

的血管解剖,匹配性更佳。由于ePTFE覆膜的优异性能,相较于金属裸支架,

覆膜支架还具有补救血管穿孔、破裂损伤、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等独特优势。正

是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和临床效果,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具有更好的长期血管

通畅效果和良好的综合表现,被国内及国际多个临床指南推荐为下肢TASC C╱

D级病变的治疗首选器械。证据表明,该类型器械在髂动脉闭塞病变中的效果

可能是最优的,术后再狭窄的风险显著更低,远期通畅率更高。

我们的外周球扩覆膜支架系统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Mamoth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

我们的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主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针对大负荷深静脉

血栓设计,是国内唯一的大口径抽吸导管(12F-18F),导管远端独家的喇叭口设

计,抽吸流量提高3.5倍以上,抽吸效率高,并且在吸取大量血栓时防止套管

堵塞,有助于快速清除血栓。

此外,其采用手柄而非抽吸泵提供负压源进行抽吸,术者不仅可以根据触感反

馈,更好地控制抽吸力度,而且容量限制开关可控制每次吸取量,能最大限度

地减少患者失血,可以单手操作,提高了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手术时

间短,可快速开通阻塞血管,减少患者手术风险和痛苦。该产品已获三甲及基

层医疗机构的高度认可,目前在国内唯一的同类化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中国深静脉血栓发病数约150万例,预计到

2030年将增至330万例。其中发生在下肢近端深静脉系统血栓的比例接近50%,

近端型位置关键、血管径大、血栓负荷高,短期风险高,更容易导致严重后

遗症,这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我们的Mamoth大腔外周血栓抽吸导管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血栓清除装置

血栓清除装置是我们基于全新的自主创新设计理念,专门针对急性深静脉血

栓的临床治疗需求进行研发。其为机械碎栓+溶栓+抽吸三合一的一体化器械。

通过三合一的组合式功能,在血栓局部加以高浓度溶栓药物,结合机械碎栓,

可以极大的提高血栓的清除率,同时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另一方面,相较于现

有的单一功能产品,我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安全机制,能极大降低临床并发症

的出现。


此外,该产品采用小型化一体式设计,无需外接主机,结构集成度高,操作简

便,便于临床使用。目前产品的临床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中,已获得的中期随访

数据比较理想,符合临床试验预期。依据相关临床指南数据,急性深静脉血栓

在全部深静脉血栓病例中的占比已超30%;若进一步纳入亚急性深静脉血栓病

例,其合计占比可突破70%。在此阶段及时干预可显著降低肺栓塞风险及血栓

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我们预计最快将于2027年推出。

我们的血栓清除装置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特殊球囊

随著中国人群老龄化的加剧,下肢动脉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约有4,000万患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下肢动脉钙化病变的发生率至少50%。下肢动脉钙化往

伴随著较重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为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术中并发症风险,不

仅降低手术成功率,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所以针对钙化病变患者,在治疗前须对病变部位进行充分预扩,以物理破碎钙

化斑块的方式扩张病变,改善血管狭窄或闭塞,获得更大的管腔直径,实现更

长期的血管通畅,以便后续更好的治疗,这已成为血管外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

向之一。其中包括几种主要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球囊表面的特殊设计产生

更聚焦的压力,通过球囊的扩张压力来打开狭窄病变;亦可以通过球囊表面

的微型刀片,对钙化斑块进行切割来改善病变;亦可以通过球囊内部脉冲发

生器产生高频冲击波,选择性碎裂钙化斑块而不损伤内膜,提高管腔获得率。

下肢动脉狭窄病灶情况复杂,术者会根据患者的血管位置、钙化程度选择适合

的处理方式,必要时联合使用。此外,特殊球囊亦能与我们外周动脉血管疾病

治疗的多个产品搭配使用,显著提升了综合治疗效果。我们预期最快于2026年

推出。

我们的特殊球囊最终未必能成功开发及上市。


I. 财务回顾

概览

以下讨论乃以载于本公告其他章节的财务资料及附注为依据,并应与该等财

务资料及其附注一并阅读。

收入

于报告期内,我们实现收入人民币482.0百万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人民币

366.0百万元增加31.7%。我们介入产品收入的63.3%来自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

36.7%来自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我们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神经血管

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的销售额高速增长。

于2025年上半年,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25.0%,

主要是由于(i)银蛇颅内中间导管系列、凤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及神经血管导

丝等主要成熟产品的收入大幅增长;(i)在医院大规模集中采购之后,在全国

推出麒麟血流导向装置等相对较新的产品;及(i)我们持续致力于提高产品在

各级医院的渗透率。

于2025年上半年,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46.2%,

主要是由于(i)我们不断努力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医院渗透率及扩大分销网络,

使得成熟的UltraFre药物洗脱PTA球囊扩张导管(UltraFre DCB)、Octoplus腔静脉

滤器、腔静脉滤器抓捕器及Swan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的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及(i)我们相对较新的产品组合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化上市,包括Phoenix外周可

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及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以及Unicorn血管

缝合器。


下表载列我们按业务线及产品类别划分的收入明细: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截至2024年6月30日

止六个月止六个月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同比变动

于某一时间点

人民币

千元

占总额的

百分比

人民币

千元

占总额的

百分比%

商品销售收入480,87299.8%364,14599.5%32.1%

其他1,0970.2%1,8450.5%-40.5%

合计481,969100%365,990100.0%31.7%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截至2024年6月30日

止六个月止六个月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同比变动

商品销售收入

人民币

千元

占总额的

百分比

人民币

千元

占总额的

百分比%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304,46363.3%243,51066.9%25.0%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176,40936.7%120,63533.1%46.2%

合计480,872100.0%364,145100.0%32.1%

销售成本

我们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所用原材料及耗材、雇员福利开支、使用权资产折旧、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公用事业开支及办公开支。

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38.9百万元,较截至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5.1百万元增加32.2%。该增加乃主要归因于(i)

于报告期内,用于我们产品销售的原材料及耗材增加,与自2024年6月30日起

上市产品商业化之渗透率增加相符;(i)雇员福利开支因生产及营运扩张使雇

员人数增加而有所增加;及(i)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增加。


毛利及毛利率

由于上述因素,本集团毛利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60.9百万

元增加31.5%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43.1百万元。本集团毛利

率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1.3%微幅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

月的71.2%,原因是(i)部分产品开始进入带量采购;及(i)针对部分其他产品,

由于预期可能实施带量采购,我们战略性地降低价格,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研发开支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较截

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1.5百万元增加19.7%。该增加乃主要归因

于测试、临床试验及研发专业服务费用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

币41.6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53.9百万元。

下表载列研发开支的明细:

截至2025年

6月30日

止六个月

截至2024年

6月30日

止六个月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研发开支

测试、临床试验及研发专业服务费用53,93741,559

雇员福利开支44,82740,945

所用原材料及耗材15,80612,483

其他7,0266,555

合计121,596101,542


销售及分销开支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85.3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6月

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0.0百万元增加6.7%。该增加主要归因于销售规模的扩

大及推出产品的数量增加,导致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所致。销售及分销开支

占整体收入的百分比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1.9%下降至报告期内的

17.7%。该减少主要归因于(i)我们不断提升并强化销售及市场团队和销售网络;

(i)产品质量的临床认可度提高,使得商业化推广更有效率;及(i)更全面的产

品组合提升了销售效率。

行政开支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5.9百万元,较截至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3.6百万元增加28.3%。行政开支占整体收入

的百分比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9%略微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

止六个月的11.6%,主要归因于内部营运效率提升。

其他开支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的其他开支为人民币0.6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

个月的人民币0.6百万元保持相对稳定。

其他收入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0.9百万元,较截至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6百万元增加96.4%,主要归因于报告期内

政府补助增加。


其他亏损净额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录得其他亏损净额人民币6.2百万元,较于截至2024年6月30

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2百万元减少32.3%,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产生公允价值亏损。

财务收入净额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27.1百万元,较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3.4百万元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报告期

内的银行利息收入减少所致。

所得税开支

本集团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产生所得税开支。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

为补充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列的综合全面收益表,我们亦使用经调整

溢利净额作为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其并

无规定或并非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列。我们认为,非《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计量指标的呈列(连同相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一并呈列时)撇除

管理层认为并不代表我们经营表现的项目的潜在影响,便于比较我们各期间

的经营表现。有关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指标使投资者能够考虑我们管

理层评估表现时使用的度量指标。

日后,我们可能会在审查财务业绩时不时排除其他项目。使用非《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计量指标作为分析工具有局限性, 阁下不应视其为独立于或可代替

或优于我们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分析。此外,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务计量指标的定义可能与其他公司使用的类似术语

不同,因此未必能与其他公司呈列的类似计量指标相比较。


下表载列于所示期间与溢利的对账:

截至2025年

6月30日

止六个月

截至2024年

6月30日

止六个月

(人民币千元)(人民币千元)

(未经审核)(未经审核)

期内溢利121,19968,865

加: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

(1)

10,1719,306

期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

溢利净额131,37078,171

附注:

(1) 以股份支付为基础的薪酬乃通过雇员激励计划及H股计划向本集团合资格雇员授出股份

产生的非营运开支,该金额可能与我们业务营运的相关表现并无直接关系。

资本管理

本集团资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本集团的稳定和增长,保障其正常营运并

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本集团定期检查及管理其资本结构,并依据经济状况的

变动适时作出调整。

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

可动用的财务资源总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及按公允价值计

量的金融资产由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09.6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5年

6月30日的人民币2,531.0百万元。于报告期内,本公司的营运产生合共人民币

129.4百万元。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65.1百

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8.1百万元增加11.2%。现金及现金等

价物以人民币、美元、港元及欧元计值。截至2025年6月30日,定期存款为人民

币1,908.1百万元,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926.1百万元。截至2025年6

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157.8百万元,而截至2024年12月

31日为人民币165.4百万元。管理层确信,本集团财务资源足以满足我们日常运

营。


我们仰赖股东的资本出资作为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我们亦自现有商业化产

品的销售收入中产生现金。随著业务发展及扩张,我们预期通过商业化产品销

售收入增加及推出新产品,从而产生更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此乃由于商

业化产品广为市场接受及我们持续进行营销及扩张、改善成本控制及营运效率,

以及透过收紧信贷政策加快贸易应收款项周转。

借款及资产负债比率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的借款为人民币79.0百万元,较截至2024年12月31

日的人民币87.0百万元减少9.2%。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订立总金额为人民币79.0百万元的贷款协议,并提

取所有款项,年利率介乎2.30%至2.51%。本集团的若干自主开发专利已作为贷

款协议的抵押品。

本集团的资产负债比率(根据借款及租赁负债之总额除以权益总额计算)由截

至2024年12月31日的2.93%减少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63%。

流动资产净值

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40.1百万元,较截至2024

年12月31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人民币1,194.9百万元增加28.9%,主要是由于现金

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增加所致。

外汇风险

我们有交易性货币风险。我们的若干银行结余、其他应收款项、其他金融资产、

其他应付款项及其他金融负债乃以外币计值,从而承受外币风险。我们的管理

层监察外汇风险并将于日后有需要时考虑采取适当对冲措施。

股份质押

于2025年6月30日,我们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并无任何股份质押。


重大投资、重大收购及出售

于2025年6月30日,我们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于报告期内,我们并无有关

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的重大收购或出售。

资本开支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51.9百万元,

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

资产抵押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概无资产抵押。

或有负债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

雇员及薪酬政策

于2025年6月30日,我们共有875名雇员(2024年6月30日:756名)。

根据适用劳动法,我们与雇员签订个人雇佣合约,涵盖工资、奖金、雇员福利、

工作场所安全、保密义务、不竞争及终止理由等事项。雇佣合约的期限一般为

三年。

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保持竞争力,我们为雇员提供各种激励及福利。我们为管理

人员及其他雇员投资持续教育及培训计划,包括内部与外部培训,以提升其技

能及知识。我们亦为员工尤其是关键雇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项目及股票激

励计划。

未来投资计划及预期资金

本集团将继续拓展中国及全球市场,以挖掘其内部潜力及促进股东利益最大化。

本集团将透过自身发展及并购等方式持续发展。我们将采用多元的融资渠道

支持资本开支,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资金及银行贷款。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

团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风险基金投资方面的资本承担分别为人民币3.9百


万元及人民币151.6百万元。除上文所披露者外,于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并

无就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承担。

I. 前景

我们计划实施以下战略以实现我们的使命及愿景:

  • ,继续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随著我们的优质产品不断获得医生及医院采纳,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扩大

我们在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的市场份额。我们已在中国建

立稳健的商业化及分销记录。凭借我们强大的商业化和分销网络,我们将

继续有效地推出创新产品。

• 继续投资国际市场

在海外市场,我们在商业化及注册方面取得大幅进展,并将继续努力。我

们正在扩大国际团队,以加强在中国境外的销售,并致力于各个地区的注

册工作,包括南美及泛亚地区。我们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

款产品。此外,我们亦将加强与当地医生及分销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探索

新的业务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我们在该等市场的影响力及增长。

  • ,不断扩大我们的产品,加快创新步伐

我们已成功推出数款具备独特功能的创新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尚未满足

的临床需求,包括蛟龙取栓支架(CRD)、Penguin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麒

麟血流导向装置(一代和二代)、神经血管球囊导管、Eagle血栓抽吸系统、

Unicorn血管缝合器及血管闭合装置。凭借我们的内部研发能力,我们致力

于不断投资创新。这一承诺使我们能够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开

发出具有卓越临床表现的创新产品。


• 继续提高我们的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

不断变化的行业动态,包括带量采购的实行及诊断关联群支付标准,为医

疗器械公司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该等挑战,我们将继续凭借自主研发

技术平台、制造专业知识及专有技术,以及高效的销售和营销网络,加快

商业化进程,最终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

根据股东于2024年6月6日召开及举行的本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普通决议

案,董事获授一般授权,以行使权力购回最多32,461,974股H股,占于2024年6月

6日已发行H股总数的10%(「购回授权I」)。于报告期内,根据购回授权I,本公

司于联交所购回合共2,462,000股H股(「所购回股份I」),总代价为39,409,195港元,

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

根据股东于2025年5月30日召开及举行的本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普通决

议案,董事获授一般授权,以行使权力购回最多31,958,111股H股,占于2025

年5月30日已发行H股总数的10%(「购回授权I」)。于报告期内,根据购回授

权I,本公司于联交所购回合共932,500股H股(「所购回股份I」),总代价约为

17,947,835港元,不包括佣金及其他开支。


报告期内所购回H股(「所购回股份」)的详情如下:

购回月份

所购回

股份数目

每股代价

购回支付的

总代价所购回股份的地位

已支付

最高价

已支付

最低价

港元港元(约)港元

2025年1月600,00011.7010.666,669,870

作为库存股份持有

2025年4月974,00019.1613.9015,774,750

作为库存股份持有

2025年5月968,00020.3018.0818,477,115

作为库存股份持有

2025年6月852,50020.8018.2216,435,295

作为库存股份持有

合计3,394,50057,357,030

董事会认为,股份购回彰显本公司对其业务展望和前景的信心,最终将使本公

司受益,并为股东创造价值。

于2025年5月23日,根据2024年12月19日采纳的股份奖励计划(「股份奖励计划」)

的条款,3,675,369股库存股份被作为奖励股份向若干承授人转让。详情请参阅

本公司日期为2024年12月19日的股份奖励计划授出奖励公告及日期为2025年5

月23日的翌日披露报表。

于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22,400,744股H股(包括作为库存股份持有的

3,752,131股H股)及7,781,257股内资股。

除上文所披露者外,于报告期内,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

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包括出售库存股份)。


企业管治

本公司深明良好企业管治对提高本公司管理水平及维护股东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本公司已根据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采纳企

业管治惯例,作为其本身的企业管治惯例守则。董事会认为,于报告期内,本

公司已应用良好企业管治原则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二部分所载之全部适

用守则条文,惟下文所阐释的偏离除外。

根据《企业管治守则》守则条文C.2.1,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职责应有区分且不应由

同一人兼任。直至本公告日期,赵中博士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可能与守

则条文C.2.1不一致。尽管如此,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对本集团而言是适当且有

利,因为可维持本公司营运的稳定性及效率,以及本公司政策及策略的延续性。

展望未来,董事会将定期审阅此安排的成效并在其认为适当时考虑委任其他

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

董事会将继续检讨及监察本公司的企业管治惯例守则,以维持高水平的企业

管治。

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

本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监事及本集团高

级管理层(彼等因有关职位或受雇工作而可能知悉本集团或本公司证券的内幕

消息)买卖本公司证券的行为守则。

全体董事及监事于作出具体查询后确认,彼等于报告期内已遵守《标准守则》。

此外,本公司于报告期内并不知悉任何本集团高级管理层不遵守《标准守则》

的情况。


报告期后事项

本公司并不知悉自2025年6月30日后及直至本公告日期对本集团的经营及财务

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而须作出披露的任何重大期后事项。

中期业绩审阅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邱妘女士(审计委员会主席)、

计剑博士及钱湘博士,其职权范围符合《上市规则》。审计委员会与本公司的管

理层及核数师已审阅本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简明

综合财务资料。

本公司的独立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已根据国际审阅准则第2410号「由

实体的独立核数师执行中期财务资料审阅」审阅中期财务资料。

中期股息

董事会不建议分派报告期内的任何中期股息。

刊发中期业绩及2025年中期报告

本公告刊载于联交所网站( w.hkexnews.hk )及本公司网站( w.zyloxtb.com )。

2025年中期报告将适时于本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刊载。


释义

「审计委员会」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联系人」指具有《上市规则》所赋予的涵义

「BGC」指球囊导引导管,一种导管远端有顺应性球囊的大腔

导管,用于血管内导管的置入和导引

「董事会」指董事会

「CE」指Conformité Européene(欧洲合格认证)

「CE标志」指表明在欧洲经济区内所售产品符合健康、安全及环

保标准的认证标志

「《企业管治守则》」指《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

「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本中期业绩公告及仅供地区参

考用途而言,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

「主要经营决策者」指主要经营决策者

「本公司」指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于2012年11

月6日在中国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3月

2日改制为在中国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为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H股于联交所上

市(股份代号:2190)

「CRD」指取栓支架,一种微创器械,可捕获和消除堵塞血管

的血栓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神经血管疾病

「CTO」指慢性完全闭塞


「DCB」指药物涂层球囊,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涂层血管成形术

球囊(通常是半顺应性球囊)

「董事」指本公司董事或彼等任何一名

「内资股」指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普通股,以

人民币认购或缴足,并为境内投资者持有的非上市

股份且目前未于任何联交所上市或买卖

「DRG」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例分组系统,对临床诊断相

似的病人进行分类,以更好地控制医院成本并厘定

支付方的报销率

「DVT」指深静脉血栓,由人体(通常在腿部)的一条或多条深

静脉形成血块引起

「欧盟」指欧洲联盟

「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弗若斯特沙利文国际有限公司,为一家独立的市场

调查及咨询公司

「弗若斯特沙利文

报告」

指本公司委托弗若斯特沙利文独立编制的报告,其概

要载于本公司刊发日期为2021年6月22日的招股章

程「行业概览」一节

「本集团」或「我们」指本公司及其不时的附属公司

「H股」指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境外上市外

资股,并于联交所上市

「H股计划」指本公司于2021年9月23日采纳的2021年H股奖励信托

计划

「港元」指港元及港仙,两者均为香港法定货币


「香港」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

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缺血性脑卒中」指一种由向大脑供血的动脉阻塞引起的中风

「ISR」指支架内再狭窄

「IVC」指下腔静脉,一种将身体下部和中部的缺氧血液输送

至右心房的大静脉

「上市」或「首次公

开发售」

指H股于2021年7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规则》」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经不时

修订)

「澳门」指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指中国台湾

「主板」指联交所主板

「《标准守则》」指《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

券交易的标准守则》

「国家药监局」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前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

「OCT」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PE」指肺栓塞,肺部中的一条肺动脉闭塞。肺栓塞由血凝

块从腿部深静脉或从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属稀有

情况)游至肺部导致


「首次公开发售前

购股权计划」

指董事会于2021年1月18日批准采纳的本公司首次公

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经不时修订)

「PTA」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一种经皮介入手术,使用末

端带气囊的导管打开被阻塞的外周动脉,使血液循

环畅通

「研发」指研究及开发

「报告期」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人民币」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股份」指本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普通股

「股东」指股份持有人

「单一最大股东集

团」

指赵中博士、钟生平博士、李峥博士、卫娜女士、珠

海通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杭州涪江投资合伙企

业(有限合伙)、珠海归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前

称珠海归创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杭州归桥

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称宁波归桥企业

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WEA Enterprises, LC

及杭州语意慧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称

湖州语意慧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联交所」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附属公司」指具有《上市规则》所赋予的涵义

「监事」指本公司监事会成员

「美元」指美国的法定货币美元

「美国」指美利坚合众国、其领土、其属地及所有受其管辖的

地区

「带量采购」指一项使地方政府能够大量并以低成本采购医疗器

械,从而降低患者医疗开支的计划

「%」指百分比

承董事会命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席兼执行董事

赵中博士

香港,2025年8月19日

截至本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赵中博士、谢阳先生及李峥博士;非执行董事王

大松博士及李东方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计剑博士、邱妘女士及钱湘博士。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